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3-24 15:38:01

  “以往在楼道碰面,互相都不打招呼;如今大家围坐在一起捏面人,话匣子就关不上喽!”3月20日,在沈阳市皇姑区惠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非遗课堂上,70岁的居民李阿姨笑着说道。

  这个曾经设施陈旧、邻里疏离的老社区,如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滋养下,正悄然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熟人社区”。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1

社区非遗课堂 摄影 马静

  非遗课堂成为邻里破冰“神器”

  惠胜社区党委书记高燕介绍,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社区,39栋居民楼里住着3368户人家,却像一盘散落的珠子。“对门住了好几年,愣是不知道对方姓啥。”高燕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居民的叹息。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2

惠胜社区引入省级非遗项目李氏糖人并成立社区工作室  摄影 马静

  转机出现在2023年夏天。社区在调研中发现,超过七成居民渴望能在家门口参与文化活动,尤其是老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充满怀念。社区党委在“一社一品”建设中,一口气引来螳螂拳、孔氏正骨、李氏糖人、刘氏面塑、李氏掐纸等五个非遗项目。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3

非遗传承人王淑萍(左二)和吴彦章(右二)教授螳螂拳招式 摄影 马静

  每周四下午,非遗课堂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面塑师傅刘海英手把手教居民捏出憨态可掬的“格格”;螳螂拳传承人王淑萍和吴彦章带着孩子们在广场上虎虎生风地比画招式。“寒暑假时,课堂里挤满了人,还有其他社区的人专门跑来‘蹭课’呢。”高燕笑着说。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4

非遗传承人刘海英(右一)介绍面塑技法 摄影 马静

  非遗传承人在老街坊们的热情中也获得了新灵感。刘氏面塑传承人刘海英发现,老人们对面塑造型的偏好集中在传统戏曲人物上,孩子们则对盲盒娃娃的卡通造型充满热情。于是,她顺势推出“祖孙共学”“邻里共创”教学模式,鼓励居民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创作。“祖孙两代人一起揉面团,邻里间有说有笑,这才是非遗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刘海英感慨地说。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5

社区居民创作的作品 摄影 马静

  年轻人被非遗文创印章“圈粉”

  非遗热潮意外地为社区志愿服务注入了年轻活力。社区党委精心设计了23枚手绘文创章,将“螳螂拳”等非遗项目融入其中。这些文创印章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年轻人中成为“社交硬通货”。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6

采用非遗元素设计的文创印章 摄影 马静

  1988年出生的小迟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他偶然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惠胜社区的非遗文创印章,被其精美的设计和背后的文化故事深深吸引,特意来到社区集章“打卡”。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7

文创印章吸引年轻人前来集章打卡 供图 惠胜社区

  “本来只是来集章打卡,结果被‘扣’下当志愿者了!” 被印章“圈粉”的小迟,如今已成为惠胜社区的铁杆志愿者。原来,社区工作人员敏锐地发现,前来盖章的大多是中青年,他们做事专注,有时间且热心公益,便顺势成立了“爱心巴士志愿服务队”,吸引更多年轻力量投身社区志愿活动 。“盖章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希望把‘过客’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同路人’。”高燕介绍道。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8

高燕介绍集章客打卡照“HOME墙” 摄影 马静

  文创印章推出后,惠胜社区新增志愿者60余人,其中35岁以下人群占70%。社区又趁热打铁推出“时间银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会换算成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或课程。“我已经用积分给母亲兑换了好几堂老年大学的课程。”志愿者小迟展示着自己的“时间银行”积分卡。

  “文化共情”凝聚社区人心

  惠胜社区推出非遗课堂一年多,累计开课60余场,吸引超过1600人次参与。与此同时,社区艺术团体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2支发展至8支,独居老人、癌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纷纷融入其中。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活动推动下,往昔陌生的邻里逐渐熟络起来,那些曾处于困境中的特殊群体也在与邻里的互动交流中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老旧社区变身“非遗乐园” 面塑、糖人让邻里熟起来_fororder_马静社区9

居民们展示自己创作的面塑作品 摄影 马静

  高燕透露,下一步,社区将积极链接多方资源,开发更多非遗课程,还会依据居民需求开设国画创作、无人机操作等热门课程。同时,打造公益服务驿站,配备乒乓球桌、书籍等,吸引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融入社区,拓宽社区的“熟人”网络。“我们要让社区更具文化底蕴,更富人情味,让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让‘熟人文化’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文 马静)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