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院中医专家:清明阳气生发、清气上行 易出现血压高和头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01 16:21:09

  清明,既是节气,也为节日。天空洁净明朗,是为“清”;大地万物苏醒,是为“明”。农谚有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过后也是春耕大忙的时令。

  近期,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田维柱教授的王婧瑶近期接诊了不少因为脾气大、血压控制不佳、头晕前来就诊的患者,出现这种原因就是因为春天阳气生发,清气上行,春季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因此容易出现血压高、头晕等症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春天的特点,王婧瑶分享了清明时节的养生要点,帮助人们顺应天时、调养身心。

  为什么清明要注重养生?王婧瑶解释道:“清明节气万物呈现出较大的活力,气温回升,阳气渐长,带动体内清气上行,逐渐开始肃清一冬积累的浊气,身体也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清明养生主要聚焦在调达肝气、祛除湿气这两个关键方面。

  穴位养生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机能。清明时节,太冲穴和公孙穴是养生的重要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在第1、第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仔细触摸还能感受到动脉的搏动;公孙穴位于内脚背,在第一跖趾关节近端的赤白肉际处。太冲穴与公孙穴相互配合,能使肝气得舒、脾气得健,维持身体的气血平衡。日常闲暇时,不妨用手指轻轻按压这两个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  

  饮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清明时节的饮食有诸多讲究。此时应慎食“发物”,如海鲜、羊肉、公鸡,还有鸡头、鸭头、鸡脖、鸭脖以及白酒等,这些食物可能诱发旧病宿疾或过敏性疾病,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有助于健脾祛湿和补血养肝的食物。例如山药、薏米、赤小豆、玉米等,它们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增强脾胃功能;红枣、枸杞子、豆制品、鸡鸭鱼肉等,具有补血养肝的功效,能让肝脏在这个季节得到更好的滋养。

  清明时节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运动。不同类型的运动,有着不同的养生效果。

  健走、慢跑是不错的选择,在运动过程中且走且跑且停、时快时慢,这种快慢相间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耐力。春游赏花、放风筝、踢足球等活动将动与静完美结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血操等养生运动,动作舒缓,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可强健人体的精气神,对中老年朋友更为适宜,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清明养生,重在顺应自然。王婧瑶建议人们通过合理饮食、穴位按摩、适度运动和情绪调节,让身体与春季的气候和谐共处。(文 杨薇)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