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卫健委提醒市民:注重时令节气与春季健康养生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03 17:17:30

沈阳市卫健委提醒市民:注重时令节气与春季健康养生_fororder_图片1

发布会现场 供图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

  春季,作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气温多变,各类疾病高发。4月2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春季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陈叶、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中医师李涵、沈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东升以及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韩宪伟,分别从传染病防控、春季养生健康提醒、春季健康养生保健以及科学养护皮肤预防季节性皮肤问题等方面进行解读。

  春季传染病防控:多管齐下,严密监测

  陈叶表示,根据历年监测结果,春季沈阳市常见传染病类型多样。其中,呼吸道传染病较为突出,如流感、猩红热、水痘,以及备受关注的新冠病毒感染、普通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等都时有发生。肠道传染病方面,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在春季也较为常见。自然疫源性疾病类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布尼亚感染)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沈阳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虽呈下降趋势,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市民应重点关注新冠、水痘等传染病。

  春季同样是肠道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升高,感染性腹泻、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即将进入流行期,手足口病病例数也会有所上升。

  此外,随着春季来临,市民外出踏青活动增多。陈叶建议市民,在户外要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和动物咬伤。一旦发现蜱虫叮咬,要及时进行规范处理,避免蜱虫头部留在体内;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进行外伤处理,并建议接种相关疫苗。

  春季养生健康提醒:顺应时节,全面呵护身心

  李涵表示,风邪是春季常见的中医病邪,与呼吸道传染病有关。外风可经口鼻、肌表侵入人体,汗湿后的衣物应及时更换,在大风天气,还应保护易不适的部位,如百会、风池、风府、翳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

  春季应适量食用绿色的春鲜蔬菜,如荠菜、马兰头、刺五加叶、刺嫩芽、蒌蒿、把蒿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山野菜鲜品中多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应先开水焯制,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之后再烹饪,且不可过量食用。此外,春茶属不发酵茶,新茶中未氧化的多酚类、醛类、醇类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饮。北方的山野菜多有清热解毒之功,但脾胃虚弱者和孕妇不宜多食。

  春季是踏青好时节,李涵建议市民,踏青、登山前要先做好热身,戴好护膝、护踝等护具。

  春季健康养生保健:中医智慧,调养身心

  李东升介绍道,市民在春季应少吃柠檬、山楂等酸性食物(适量即可),适当多吃大枣、山药、甘蔗、南瓜等甘味食物,以健脾养胃,缓解肝气过旺。

  春季还需补充营养,优质蛋白不可或缺,如鸡蛋、鱼类、虾、牛肉等。同时,天气渐暖,细菌开始繁殖,人体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饮食宜清淡多样,选择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减少过度油腻食物的摄入,可避免“春困”,使人精力旺盛。

  此外,春季多喝水也十分重要,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降低毒素对肝的损害。

  预防季节性皮肤问题:顺应节气,内外兼修

  韩宪伟认为,春季是皮肤问题高发期。

  温差过大会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敏感肌易出现红血丝,引起皮肤敏感泛红;湿度波动会使干皮更干,油皮出现外油内干的情况,导致皮肤干燥或出油失衡;冬季积累的角质层受损尚未完全修复,皮肤屏障脆弱。因此,雨水时节应注意保湿和修复屏障,采用温和的清洁方式,避免过度去角质,选择氨基酸洁面产品。同时,春季紫外线逐渐增强,要坚持进行防晒。

  惊蛰时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开始活跃。花粉、霉菌易引发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潮湿环境容易导致细菌滋生,混合皮、油皮易出现毛孔堵塞,导致痤疮频发。针对这些问题,应注重皮肤的抗敏舒缓,避免频繁换护肤品。对于混油皮和油皮,可局部使用含水杨酸或茶树精油的产品,以达到控油抑菌的目的。此外,加强通风除湿,减少床品螨虫滋生也十分关键。

  春分时节,花粉浓度达到高峰,柳絮、杨絮开始飘散。高强度紫外线易诱发色斑、光老化,大风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干性皮肤可能出现皲裂,柳絮、杨絮等吸附污染物后刺激皮肤,可引发接触性皮炎等问题。因此,春分时节要选择广谱高倍防晒,加强物理和化学双重防晒。(文 杨薇)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