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摄影 杨薇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约47万人,计划释放惠企政策红利20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月再提高20元……
4月3日,辽宁省召开“振兴新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健表示,今年辽宁将继续稳妥有序推进重大改革任务,不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扩大参保覆盖面。
今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新就业人员20.8万人,同比分别增加8.4%、3.9%,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继续保持回辽留辽良好态势,新就业人数中18-45岁中青年群体就业占比73.8%,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社保改革任务平稳实施,个人养老金全面推开,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健作新闻发布 摄影 杨薇
马健表示,省人社厅去年底便提前谋划、及早部署“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就业领域43项重点工作任务。
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辽宁省人社部门年初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提出19条支持措施,聚焦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协同、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拟于近期密集出台全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等多项具体措施。
年内,人社部门还将围绕不同行业、领域、企业、群体分别制定指向明确、管用好用的政策举措,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左右。
保障企业用工 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辽宁人社部门升级实施“春暖辽沈·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4.0版),配套20项子行动贯穿全年。一季度已举办招聘会4061场次,提供岗位数94.6万个,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8.8万个。全年计划释放惠企政策红利20亿元,帮助各类经营主体解决用工缺口72万个。
近期,辽宁还将启动加力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8项重点支持计划。开展职称评审“直通车”“三专”行动,服务民营企业150家以上。
紧盯重点群体 巩固来辽留辽回辽良好态势
辽宁人社部门继续一体推进“就业+人才”工作,提早开展“10送”进校园,实施“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促进行动,一季度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8万个。
人社部门做优“就来辽”融媒体平台,省内应届高校毕业生留辽率达到68%以上,持续释放人才流入良好预期。
此外,人社部门还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打造“辽服到家”等品牌,开展“春风促就业”“春暖农民工”等劳务协作,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一季度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万人,同比增加18.8%。
持续提技赋能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人社部门深入推进“技能辽宁行动”,按季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广泛开展补贴性培训,不断提高人岗适配性,解决“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问题。
近期,省人社厅还将启动实施2025年辽宁省“技能照亮前程·匠才助推振兴”专项行动,推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联动贯通,密集开展“技能兴企·强链增收”等10项重点行动,谋篇银发经济、县域经济等“新蓝海”,实施“人工智能+”、康养照护、养老家政等“1+N”培训计划,全年累计开展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100万人次以上。
坚持“大数据+铁脚板” 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
省人社厅进一步推广“舒心就业”服务模式,在去年已建成609个指导服务站点的基础上,今年力争达到800个,完善省级就业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丰富“智慧就业顾问”应用功能,盘活公共服务资源,打通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省人社厅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年内新增省级创业孵化载体15个左右,扶持创业带头人1.35万人、带动就业7.2万人。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一季度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5万人,同比增加60.5%;帮扶1.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比增加20.6%。计划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以上,7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挥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多渠道促增收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辽宁人社部门年内将进一步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完善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人社部门还将实施治理欠薪“四季行动”,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力保障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合法权益。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孙哲、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闵初旭、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处长冯永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文 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