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潮涌,汽笛长鸣。日前,从仁川始发航行而来的“东方明珠8号”国际班轮缓缓驶入丹东港6号泊位,在大连海关所属大东港海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旅客们步入旅检大厅。这条暂停5年之久的中韩海上客运航线正式重启。
丹东港“仁川-丹东”客货航线起始于1998年,是东北东部腹地与韩国人文交流的对外窗口,也是丹东文旅外向型发展的重要依托。丹东港集团国际客运公司经理崔作军说:“年初我们接到运营企业关于丹东港客货班轮复航申请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监管场所优化工作。尽管海关前期已为我们梳理了全套政策文件,但部分专业条款的实操转化仍存在理解障碍。”
对此,大连海关所属大东港海关在深入调研中“问诊开方”,摸排并全面解决制约港口、企业发展的难题,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全力做好复航准备工作。“接到企业诉求后,我们立即组建由卫生检疫、场所管理专家构成的青年突击队驻场办公,将政策宣讲会搬到施工现场,把法规条文转化为企业看得懂的操作指南。指导企业对5个现场作业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完善进出境旅客卫生检疫流程,确保旅检通道建设质量安全稳定。”大连海关所属大东港海关旅检科青年关员冯雨琦介绍说。
在配齐“硬设施”的基础上,大东港海关积极复制推广“智慧海关”创新成果,打造流程机制再优化的“软环境”。通过试点应用“智慧电讯检疫”项目,打破传统登临检疫“面对面”监管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用5G远程视频系统对船舶开展“云端体检”,大大压缩了船舶待检和登临作业时长,让沉睡多年的“老班轮”一经苏醒就感受“时代变了”。
“我们运用‘便携式远程测温流调仪’‘头戴式智能监控仪’‘移动作业终端’等智能化设备进行监管,船方在进港期间即可配合海关完成远程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船舱卫生巡查等工作,节约了人力作业成本,每班次可降低等待检疫作业时长2小时。”大东港海关船管科谭小勇介绍说。
同时,在旅客通关环节,大东港海关秉承顺势监管、无感通关的工作理念,进境环节叠加释放“先期机检+集成申报”业务改革措施,应用红外测温仪、健康申报自助验核一体机、CT机、核辐射探测门、智能审图等科技设备,加强禁限物品和重点人群监管,打造安全高效的通关环境。同时,针对“五一”假期出入境高峰,该关建立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定制“一航班一方案”通关策略,推行“海关+安检”机制实现进出境旅客“一次过检”,完善申报、口岸检查、通关放行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流程,预计可压缩监管时长20%。
丹东国际航运有限公司经理刘俊峰感慨:“海关的智能监管让我们的班轮在船舶靠港过程中就完成了船舶检疫作业,实现了船舶到港和旅客下船‘无缝衔接’,打造出旅客出行的‘快捷通道’。”
此次重新复航的“东方明珠8号”经过3年改造,客运满载容量相较于停航前增加了一倍,通航时长比以往的货运班轮减少10余个小时,让丹东本地鲜活水产品得以重新搭上“快捷出海”的专轮。“五一”假期,“东方明珠8号”舱位预定达1000人次,5月进出境旅客数量将达7000人次,港口集装箱货运量预计提升50%。(文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