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创新工作室以“创新调节工具设计”再添一项国家专利,将公司专利总数增至469项。一线员工们将巧思灵感转化为实用方案,是华晨宝马坚持和鼓励以创新促发展、以匠心促智造的缩影,更为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本土化生产积蓄创新势能。
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 供图 宝马集团
宝马沈阳工厂一直以企业创新精神赋能员工,整个生产基地涌现出全国劳模1人、省级劳模7人、市级劳模38人,先后建立了1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布于华晨宝马的各个领域。针对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骨干们提出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年申报约30项国家专利,产生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最新的一项专利“创新调节工具设计”,来自华晨宝马工会创立的第一家工作室——安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车身钣金返修高级技师、全国劳模安亮的带动下,工作室专注车身工艺突破,荣获8项国家专利,仅针对一款车型就实施了20余项工具改进,从细节处快速带动华晨宝马先进生产的创新突破。
宝马员工工作中 供图 宝马集团
放眼整个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创新工作室的成果遍地开花,在生产、物流、安全、研发的全维度里,促进先进生产不断完善,为客户体验锦上添花。攻坚成果也激励了匠心精神与创新探索在员工中传承发扬,不断有能人加入这些以创新为目标的团体,为企业培养和储备高技能人才。
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市场不确定性的快速提升,单打独斗的封闭式创新已经不再适应时代要求。华晨宝马协同相关产业界、学术界,建立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以开拓创新、共创共赢为原则,深度融合各方所长,共同推进各领域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落地。
宝马员工工作中 供图 宝马集团
创新不应止于自身。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华晨宝马亦积极汇聚各方力量,互促互助,在技术领域不断创新。日前,由沈阳市总工会发起的“沈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工建联盟”(以下简称“工建联盟”)正式成立。华晨宝马作为链主单位,带领首钢、海斯坦普、名华模塑、采埃孚等30家上下游企业,通过举办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联盟等方式,实现技术协同与优质资源共享,以创新技术赋能汽车产业。
首款中国专属新世代车型将是SAV车型,目前,首款国产BMW新世代车型的测试车已在华晨宝马里达厂区下线并开启全面测试,明年将与中国消费者见面。新世代的到来,对本地工厂的研发能力、生产效率和协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宝马将继续携手八方合作伙伴,同向同行,共创未来,为新世代的到来做好准备,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 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