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商业:党建引领 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6-19 18:06:27

  混改以来,中兴商业在方大集团“党建为魂”企业文化的强力引领下,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有力保障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全覆盖与高效能。

  在扎实推动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中兴商业紧随方大集团的脚步,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精准对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帮扶需求,充分发挥企业资源禀赋与市场优势,在产业扶持、就业促进等多领域倾注力量,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帮扶模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与赤诚情怀。

  党建引领:在攻坚一线筑牢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工作组初入东乡,面对的是重重困难。但“党组织建在哪里,战斗堡垒就筑在哪里”,中兴商业党委迅速将临时党支部建在乡村振兴车间,一批优秀党员主动投身乡村事业,宋利浩便是其中之一。乡村振兴工厂建设初期,语言不通、招工困难,他和同事们挨家挨户走访,用真诚和耐心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张凝辉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组的首批成员之一,他深入山区,全面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为建档立卡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他积极宣传扶贫政策,激发群众的脱贫主动性。在产业开发方面,他参与确定洋芋深加工项目,在粉条销售遇阻时,与同事们深入市场,成功打开销售局面。面对就业扶贫任务,他和同事们四处奔波,成功谈成多个合作项目,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产业破局:从“输血救济”到“造血再生”的质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中兴商业立足东乡资源禀赋,确立了洋芋深加工的发展策略,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东乡产业从“输血救济”向“造血再生”转变。

  全忠薯业粉条加工厂的建设,成为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项目启动时,东乡县尚无规模化食品加工企业。中兴商业引入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粉条生产线,同时注重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宋利浩带队赴临洮县学习制粉技艺,将百年传统手法与现代生产流程巧妙结合,推出兼具口感与品质的“东乡粉条”。面对高原地区晾晒难题,他创新性地提出“错位加高晾晒杆”方案,破解了雨季生产瓶颈。产品生产出来后,销售成为关键,宋利浩又组建专项营销团队,开启“扫街式”推销,用坚持和努力为“东乡粉条”打开了市场。

  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领下,乡村振兴工作组资深成员黄剑姝克服高原反应,一周内就完成了公司的银行开户及税务登记工作,通过“手把手”教学与“情景化”演示,确保百余名工人掌握银行卡申领与使用技能。工作中,她系统梳理成本核算流程,建立全流程成本监控机制,推动原料采购、能耗管控等环节降本。经其努力,企业财务体系实现规范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人才赋能:锻造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

  在东乡县产业扶贫实践中,中兴商业通过“技术+就业”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从技能培训到稳定就业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本土人才孵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的扶贫车间里,当地妇女马林红还记得项目启动时的冷清——最初只有四五名妇女报名。当她将工资条和实实在在的收入展示给村民后,越来越多的姐妹加入了进来。如今,这里的订单充足,曾经的观望变成了踊跃参与。

  34岁的闵麦乃曾是全职主妇,如今她在临夏州回味斋食品有限公司工作,每月收入超过2600元,且随着技能提升,工资还在增长。同样蜕变的还有马阿西果,这个曾经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东乡族妇女,经过培训后成为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的熟练工,月收入达到5000元。车间里像她们这样的女工还有很多,她们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产业扶贫的深层价值在于打破贫困代际传递。从家庭主妇到产业工人,这种角色转变不仅重构了家庭经济结构,更重塑了乡村社会认知。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兴商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使命与担当,以“党建红”引领“产业兴”,为东乡县的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彰显企业社会责任与价值追求。中兴商业将继续在方大集团“党建为魂”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深入践行企业责任,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文 杨岩)

编辑:杨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