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沈阳市大东区杏坛小学进行“我是博物馆小研究员”项目实践复盘总结,提出“多维协同机制的构建与深化”是推动项目式学习落地见效的核心密码。
“我是博物馆小研究员”是杏坛小学以《以项目式学习催生教育教学新样态》为研究方向,深度参与沈阳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实践成果。在项目式学习实践过程中,杏坛小学与辽宁省博物馆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利用博物馆开放的专属研究区域、专业讲解及珍贵资料,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另一方面,邀请博物馆将文物展板引入校园,开展“移动博物馆”活动。这种馆校协同让学习突破时空限制,使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
项目开展前期,学校组建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团队。通过联合备课、交叉指导的方式,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展览资源与学生学情,共同制定“驱动问题+任务清单+评价量规”三位一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入项课、指导课、复盘课等环节,动态跟踪学生研究进展;各学科教师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指导策略,确保学习方向不偏离、效果可量化。这种跨学科团队协同和学评过程协同,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更直接转化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进阶。
未来,杏坛小学将继续拓展馆校合作,深化跨学科教研机制,优化过程评价体系,构建协同共生的教育生态,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贡献更多实践智慧。(文 于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