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和睦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明月几时有”诗词综合素质大赛落下帷幕。童声刚落,学生们已用行动诠释诗词的生命力——当“清明时节雨纷纷”化作水彩画中的江南烟雨,当“爆竹声中一岁除”变成剪纸窗花上的年味符号,古诗词正以可触可感的方式重塑文化认知。
诗词探秘 供图 和睦路小学教育集团
“睦·雅”课程作为和睦路小学教育集团“和睦”课程四维矩阵的重要分支,将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作为重要目标,该课程中的诗词应用呈现出三重实效。
认知具象化。通过“二十四节气诗词地图”项目,学生们用温度计记录“白露垂珠”的物候变化,用尺规测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地理跨度,将抽象诗意转化为具象认知。
节气课程 供图 和睦路小学教育集团
实践转化力。在“诗词工坊”中,学生用陶土塑造“大漠孤烟直”的塞北雄浑,让经典诗句成为跨学科实践的创意引擎。
手工坊 供图 和睦路小学教育集团
情感共鸣度。当学生们在重阳节为长辈朗诵“遍插茱萸少一人”时,传统孝道不再是文字符号,而是化作拥抱的温度与祝福的卡片,实现文化基因的代际传递。
这种文化的全场景浸润模式,正是新时代少年精神家园的建构密码——让文化自信随着平仄起伏的韵律,在血脉中生长出根系,在灵魂里绽放成花。(文 苏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