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二级专员李东兴介绍了全省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情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虎、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总队长沈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胡林涛、省商务厅副厅长郭斌、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石守洪、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郑怡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常诚
自2024年以来,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辽宁省相继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等3个领域的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期间,辽宁省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采取联合执法、属地检查、宣传引导等综合手段,着力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非法改装等问题。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查办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违法案件660余件,制假售假和非法拆改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新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0.1万个,有效缓解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的问题;利用“以旧换新”政策,更换电动自行车7.6万辆,电动自行车存量风险逐步降低。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5起,同比下降66.7%。
今年3月,省安委会印发《全省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医院、学校、养老院等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动火作业,重点采取十大措施,主要包括: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严格审批备案,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实行属地备案;严格单位内部审批;严抓无证上岗作业;严格动火现场管理;强化监管执法;强化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强化标准约束和信息化手段应用。辽宁全省已连续3个月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11157处,督促整改隐患2832处,行政处罚54起,行政拘留17人。
辽宁省安委会今年3月印发《全省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重点针对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墙体和冷库、室内冰雪场馆所使用的保温材料,有效解决建筑保温材料领域存在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针对生产流通环节产品质量问题,采取加强生产质量管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二是针对质量评价失准失真问题,采取规范出厂检验检测,严格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三是针对施工环节违规违章问题,采取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严把施工质量关、安全关;四是针对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问题,采取常态化排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等措施;五是针对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问题,采取加大建设过程监管力度,强化使用环节协同监管等措施;六是针对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采取加强源头质量追溯,严格事故倒查追责等措施,压实责任。
行动开展以来,通过建筑保温材料生产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全省共摸排建筑保温材料生产企业284家、销售企业850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18家,通过规范产品出厂、进场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产品源头信息管理进一步强化,违规使用不合格材料现象明显减少。(文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