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科技筑梦未来 博爱赋能成长”科普公益行活动在东北首家无人机研学基地(辽宁众飞科技有限公司内)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本次活动由沈阳市红十字会主办,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红十字会承办,和平区红十字会、和平区关工委、和平区教育局关工委、沈北新区红十字会协办,以“国防教育+科技实践+公益精神+家庭成长”四维融合模式,开启科技科普与公益事业融合的新实践。
初心引领:军功章述传承 启动仪式聚力量
在报告厅展示区,沈阳市道德模范陆君祥讲述了航空类军功章背后的英雄事迹,结合航空科技从早期飞机到如今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将军功章承载的烽火记忆与无人机展现的现代科技相呼应,生动呈现“航空报国”精神的传承与升华,让在场者感受到科技与家国情怀交织的厚重底蕴。
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启动仪式由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红十字会会长宋世辉主持。他介绍,本次活动以“振兴新突破 博爱辽宁行”数字公益活动为出发点,依托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益人益家”项目,组织青少年走进无人机研学基地,通过先进事迹讲述、无人机科普、红十字应急救护实操等环节,让青少年感受科技力量,同时联动“数字公益”理念,助力青少年在实践中强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岗位的思想情怀和公益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杨建华结合自身焊接领域数十年深耕经历,分享“工匠精神”与科技强国的关联。辽宁省“最美退役军人”姚振锋围绕八一建军节主题,结合军旅生涯与航拍摄影经历,讲述国防科技发展与军人使命担当的紧密联系。
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随后,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和平区振兴二校白雨灵同学宣读“科技报国·公益同行”倡议书,呼吁更多同龄人加入科技实践与公益服务行列。现场嘉宾为12名红十字青少年代表颁发“振兴新突破 博爱辽宁行”数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爱心义演义卖活动证书。
沈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贺燕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拉开本次科普公益行动的序幕。
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实践赋能:科技探索拓视野 应急救护强技能
启动仪式后,青少年走进无人机展厅,近距离观察民用无人机在救援、测绘、农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真切感受科技的实用价值与力量。展厅内,大家还与四足机器狗(仿生陪伴机器人)近距离互动,进一步点燃了对科技的好奇与热情。
应急救护实操环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结合无人机在地震、洪涝等灾害救援中的真实案例,生动讲解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础技能的操作要点,让抽象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沈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贺燕、中国红十字会终身志愿者杨东文还参与包扎、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操。
应急救护实操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随后的“模拟灾区救援”场景,应急救护师资现场呼叫无人机,“救援物资”AED第一时间被送达“灾区”。青少年们分组实操演练并相互点评,在紧张有序地互动中强化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魅力绽放:无人机表演显科技 总结寄语寄希望
室外场地成了无人机科技的“秀场”,各类表演让青少年目不暇接。灵动的“飞凤凰”编队不断变换出多样造型,穿越机如闪电般在障碍物间穿梭,上演精准撞气球的绝技;无人机精准扎破空中气球后,又进行水弹投弹表演,模拟实战投送;农业无人机现场演示喷农药作业,展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更有无人机模拟灾害场景,快速运送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
无人机表演吸引了众人目光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此外,载重10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登场时引发阵阵惊叹,而穿越机喷射烟雾、在空中勾勒出绚丽轨迹的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全方位展现了无人机科技的魅力,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探索的浓厚兴趣。
活动尾声,嘉宾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颁发“科技公益实践证书”。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时表示,希望青少年能将本次活动中感受到的科技力量与公益精神融入日常成长,形成“1名参与者带动N个同龄人”的公益辐射效应,让科技探索的热情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持续传递,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
沈阳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高鹏,和平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金影,沈北新区卫健局党组成员、沈北新区红十字会副会长任璐,和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金慧军,和平区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雅芝,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广林,辽宁省道德模范刘同霞等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创新融合科技与公益,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科技实践的平台,更以榜样力量播种下公益的种子,为“数字公益+青少年成长”的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文 周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