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玩偶针脚细密,色彩斑斓的杯垫温暖实用,古风雅致的纸扇绘着水墨丹青,还有一幅幅充满生命张力的绘画作品……7月30日,辽宁省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在阜新揭牌启动。走进基地,一件件由残疾人学员亲手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展示着他们的认真与坚韧。
长期以来,缺乏针对性技能培训、岗位匹配度不高,是困扰许多残疾人就业的现实难题。去年底,省残联以阜新市残联为依托,着手打造了省级帮扶性就业基地。基地主要工作就是寻找和调配适合残疾人的辅助性劳动项目,开发产品和服务品牌,实实在在地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心理重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学员们不仅能够掌握谋生的实用技能,还可以在专业辅导下,一步步重拾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为了提升基地的服务质效,此前,就业基地已进行了短期试运行。截至目前,首批13名学员中,已有3人成功实现就业,另有10人通过基地承接的手工制作、产品组装等项目灵活就业。
未来,基地将持续探索和开发适合残疾学员特点的技能项目与就业岗位,重点帮助智力残疾人,兼顾其他类别残疾人,共同实现就业增收。这一探索与实践,还有望为全省同类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记者 田甜 图片 特约记者马志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