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跑者“跑马”途中热射病昏迷险丧命 中国医大一院ICU团队15天力挽狂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8-12 17:15:41

  六月的高温赛道上,资深跑者小刘(化名)正朝着马拉松终点冲刺。这位经验丰富的跑者已完成20公里赛程,却在临近终点时突然眼前发黑,身体失去平衡。120紧急将他送往当地医院,尽管采取了降温、输液等措施,病情仍持续恶化。随后,小刘被紧急转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医大一院)急诊,一场生死救援就此拉开序幕。

  据同行队友回忆,当时小刘四肢抽搐,浑身滚烫,很快就陷入了深度昏迷。抵达医院时,小刘仍处于深昏迷状态,高烧不退,胃管里不断引流出血性液体,情况十分危急。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小刘出现了严重的肌肉溶解现象,肾脏、肝脏、凝血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都出现了衰竭,同时还伴有急性脑水肿。结合他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明确诊断其为重症劳力型热射病,并且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急诊团队立刻对他进行物理降温、输液,并采取措施纠正凝血问题。由于病情过于危重,小刘被迅速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接受进一步救治。

  进入ICU时,小刘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他深陷昏迷,对刺激毫无反应,口腔、鼻腔和胃管持续有血性液体流出。科室主任马晓春教授与治疗组组长张晓娟教授带领团队迅速启动热射病救治流程,采取控制核心体温、镇痛镇静、呼吸机辅助通气、亚低温脑保护等“十早”治疗手段,同时补充凝血物质、纠正凝血紊乱,并通过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清理气道血性分泌物。

  可病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期,检查结果显示,小刘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凝血紊乱情况在不断加重。夜班医生团队接力救治,启动血液净化治疗稳定内环境,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入ICU第二天,新的难题摆在医护人员面前。尽管已经充分补充了凝血物质,但小刘的口鼻腔仍有明显出血,双下肢超声回报左下肢已形成血栓。这意味着小刘陷入了一个致命的“矛盾循环”——出血与血栓同时存在,无论哪一方面失控,都会危及他的生命。

  团队当机立断,紧急邀请内窥镜中心的专家协助诊治。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小刘的咽部及食管入口处黏膜有广泛渗血,专家们立刻采取局部喷洒止血药的方式,成功控制住了出血。

  接下来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马晓春教授与张晓娟教授经过反复研讨,决定启动肝素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从根源上阻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之后的4天里,医务人员每两小时就会监测一次小刘的凝血相关数值,密切观察他的身体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凝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4天后,小刘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终于停止了过度消耗,开始逐步回升,凝血功能趋于稳定。

资深跑者“跑马”途中热射病昏迷险丧命 中国医大一院ICU团队15天力挽狂澜_fororder_马静跑马

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关爱和家人的陪伴下逐渐康复 供图 中国医大一院

  与此同时,针对小刘的脑损伤、心肌损伤、肾脏损伤、横纹肌溶解、呼吸衰竭等多器官损伤,团队综合运用药物、血液净化、机械通气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由于小刘的肝脏损伤最为严重,肝功能持续恶化,团队还为他进行了人工肝治疗。经过医护人员近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小刘的体温逐渐稳定下来,神志也慢慢清醒,各脏器功能在一步步恢复。

  马晓春教授表示,热射病救治核心是快速降温与紧急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而后续治疗中对患者出现的凝血功能紊乱,如何在出血和血栓双重打击下避免多器官后遗症的发生,是对一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水平的最大考验。

  此次事件也给广大马拉松爱好者敲响了警钟。马拉松作为一项长距离、大强度、高负荷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有较高的要求,参赛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并在赛前做好身体检查。“跑马”中途如遇身体不适或者其他无法坚持的状况,切勿勉强,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防止中暑或热射病的发生。(文 马静)

编辑:张琪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