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盘锦又多了89只丹顶鹤宝宝
来源:辽望  |  2025-08-14 10:09:22

  8月6日,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鹤类繁育保护站院内,十余只浅褐色羽毛的丹顶鹤幼鹤正在保护区的草地上活动,毛茸茸的小脑袋、圆圆的身子、修长的双腿,走起来摇摇晃晃,满是好奇地探索着周围环境。

  这群鲜活可爱的幼鹤背后,是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精细守护。“1:57、3:57、5:57……这些都是孵化阶段定的闹钟。”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工作人员赵仕伟拿着手机,向记者讲解这些闹钟的作用,丹顶鹤卵孵化阶段,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对保温箱里面的鹤卵进行翻蛋、晾蛋等操作,“这是最要紧的一环,不能有一丁点纰漏。”赵仕伟说道,有的时候还要把鹤卵拿出,放在眼皮上,直接感受蛋壳内有没有活动气息,以方便进行下一步管理。

创新高!盘锦又多了89只丹顶鹤宝宝

  丹顶鹤出雏后,管理上更加细致。“幼鹤生长期内,早上3点半就得起来放牧,出生20日龄内,每天五顿饭,20-30日龄,每天四顿饭,30日龄以上,就是每天三顿饭。”赵仕伟介绍道,丹顶鹤幼鹤的食物主要有两类,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鱼小虾,植物性饲料包括水稻和玉米,以及就地取材的野菜。“我们的喂养区别于动物园的精细饲养,这些食物都是它们回归大自然后能找到的食物,这样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

  今年3月繁殖季启动以来,保护站内的30对种鹤共产卵156枚,除去12枚破损卵外,工作人员选取108枚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出雏74只,成活70只。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站长于长斌说。在人工繁育取得突破的同时,自然孵化工作同步推进,有36枚鹤卵交由亲鸟进行自然孵化,工作人员采取远程监控、减少人为干扰、保障安全的“隐形守护”策略,成功观测到27只雏鸟破壳,其中19只顺利成活。与自然孵化的模式相比,人工孵化的幼雏成活率显著提高。

  盘锦市从90年代末就开展了丹顶鹤人工繁育研究工作,2012年,建立了辽宁省丹顶鹤种源繁育基地,现有笼舍3000平方米,种鹤笼舍30个、雏鹤舍8座、孵化育雏室6间,育雏场地6000平方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种鹤饲养-人工繁育-雏鹤暂养-野化训练-野化放归的繁育模式,2016年至2025年,繁育成活531只。

  盘锦市积极开展丹顶鹤野外种群重建工作,2021年和2024年放归野外的丹顶鹤,已在野外成功筑巢29处,并孵化出34只野生雏鹤。“这标志着盘锦市丹顶鹤保护实现了从“保种”到“重建野外种群”的关键性跨越。”于长斌说。目前,今年存活的89只丹顶鹤幼鸟均已佩戴环志及印有“LHK”(辽河口)标识的红色3D打印脚环,部分幼鸟还加装了跟踪设备,为其未来融入野生种群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管理提供了支持。

  盘锦市将持续加强与各高校间的合作,深化种群谱系管理,建设更明晰的丹顶鹤遗传谱系,并强化丹顶鹤野化训练,推动其全生命周期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丹顶鹤飞向辽阔的蓝天。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纪金章表示,盘锦通过退养还湿等生态修复举措,为鸟类等野生动物营造了美好家园。盘锦将持续推进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让仙鹤的翅膀展翅在蓝天”,让丹顶鹤在鹤乡自由翱翔。(记者 张霖 费嘉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蒋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