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套台阵+5座专站!AI赋能煤矿织密矿震监测网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8-29 17:30:08

  8月27日,辽宁省地震局采访团走进铁煤集团大强煤矿,实地探访这座矿震活跃矿区如何通过科技手段织密安全防护网。从地面64套密集地震计组成的“监测矩阵”,到5座专用台站构建的“精准哨所”,再到AI驱动的非天然地震监测平台,一套覆盖“监测-分析-预警”全流程的技术体系,正为煤矿安全生产装上“智慧大脑”。

  辽宁作为煤矿大省,抚顺、阜新、辽阳等区域矿震活动活跃。为了加强对矿区的矿震监测,2023年7月,辽宁省地震局自筹经费,在大强煤矿矿区架设64套短周期地震计,建成矿区密集台阵。这套“监测矩阵”不负众望,不仅完成矿区矿震重新定位、震源机制解析,还首次将背景噪声地下结构速度结构反演技术应用于矿区,成功获取浅层速度结构模型,科学解释了矿震孕震机理,相关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64套台阵+5座专站!AI赋能煤矿织密矿震监测网_fororder_马静1

工作人员演示密集台震架设装置——节点式地震计 摄影 马静

  顺着矿区道路前行,5座配备观测井与专用房屋的地震监测台站依次分布,构成矿区专用台网的核心节点。“2024年建成的这5座专用台站,是矿震监测的‘精准哨所’。”辽宁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王亮指着台站内的设备解释,台网建设严格依据地震监测法律法规,选址结合矿区地质构造与矿震活动规律,确保监测数据精准有效。如今,通过台网与密集台阵的数据联动,矿区矿震定位精度大幅提升,为矿震预测预警提供了基础支撑。​

64套台阵+5座专站!AI赋能煤矿织密矿震监测网_fororder_马静2

参观地震监测站 摄影 马静

  在大强煤矿防冲减震监测中心,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矿震数据展现着AI技术的赋能成效。“这依托的是2024年建成的非天然地震监测平台,也是辽宁巨灾防范工程的重要成果。”王亮介绍,平台集成先进人工智能算法,能自动完成矿震定位、信息报送、类型判定,还能联动地质数据生成未来震情分析,将原本复杂的监测任务“自动化”,让矿震防控更高效。​

64套台阵+5座专站!AI赋能煤矿织密矿震监测网_fororder_马静3

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王亮介绍监测平台 摄影 马静

  “有了这套监测体系,我们开采更有底气。”大强煤矿总工程师李继民坦言,监测数据已深度融入日常开采决策,不仅能提前规避采空区风险,还能优化开采方案。李继民表示,自非天然地震监测体系应用以来,井下未再发生因矿震引发的安全事故,监测数据不仅保障了作业人员安全,还为优化工作面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了开采效率。

  “以前下井总担心岩层不稳定,有了这些监测设备和防护措施,心里踏实多了。” 一位井下工作人员的感慨,道出了监测体系对一线作业者的实际意义。(文 马静 王筱西)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