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浑南区彩霞社区,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小个子”身影——她穿梭于居民楼里答疑解惑,奔走在办事窗口间代办事务,只要有人向她打听最新政策,她总会条理清晰地详细解答。她正是彩霞社区残疾人专职干事全爱燕。
因先天性侏儒症,全爱燕的身高不足1.3米,但身体的局限并未阻挡她追逐梦想的脚步。凭借自身努力,她于2013年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一名残疾人专职干事,从此扎根社区。仅工作两年,她便被沈阳市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近日,她又获评“辽宁省残疾人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全爱燕(右一)每周一次入户照顾社区重度残疾居民 受访者本人供图
政策“小达人”:把政策红利送到残疾人身边
残疾人工作政策性强,每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政策支撑和法律法规保障。全爱燕深知,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自己是政策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只有把政策学深、学透、学精,才能真正为有需要的人服好务。于是,她主动搜集了解助残政策文件、帮扶措施,并将其中的申办要求、办理流程、注意事项烂熟于心。一旦遇到有需求的残疾居民,她便能清楚解答,让残疾居民免于奔波咨询。
社区有一对从外地来沈打工的聋哑夫妇,两人3岁的孩子一直留在内蒙古老家由奶奶照顾。全爱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想到了民政部门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政策,觉得这笔补贴或许能帮助这个拮据的家庭缓解难处。
为了让夫妇俩清楚政策内容,她用手写文字的方式,向孩子父亲详细说明了政策内容与申请意义,还主动承担起办理证明材料与申请要件的工作,多次往返于社区和民政部门之间,直到申请获批。如今,每次在社区遇见全爱燕,这对夫妇都会热情地用手势打招呼。那份跨越语言的信任与亲近,成了全爱燕最珍贵的“工作勋章”。
贴心“小棉袄”:把残疾居民的事当成自家事
对于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来说,残疾人专职干事是最前沿、最基层的岗位。全爱燕觉得,只有熟稔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真实需求,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为此,她经常深入小区,坚持入户走访,哪怕自己个子小、步伐慢,也从不懈怠。她开展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残疾人的事儿有人管,残疾人的事儿有人问,在社区与残疾人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被社区的残疾人朋友亲切称为“小棉袄”。
社区低保户王斌重度肢体残疾,常年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家里还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35岁女儿。全爱燕第一次走访他家时,只见屋内一片凌乱,显然是因为行动不便,父女俩连基本的打扫都难以完成。她马上联系物业,沟通如何帮助父女俩。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物业同意定期安排人员,前往王斌家帮忙打扫卫生。
看到家里变得整洁干净起来,王斌激动地对全爱燕说:“我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家里从来没这么干净过。你是真把我们当亲人啊!”
全爱燕(前排左一)主持社区残疾人棋艺竞技比赛 受访者本人供图
社区“小管家”:架起中外居民的“连心桥”
在全爱燕看来,残疾人专职干事不仅是残联组织的“延伸触角”,更是社区治理的一分子。每当区残联部署任务,她总能第一时间结合社区实际,迅速制定出详尽方案与切实措施;每当有助残新政推出,她更是抓紧时间学习,努力让政策在第一时间落地,让残疾人尽早受益。
彩霞社区是典型的国际化社区,居住着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其中韩国居民占比较大。全爱燕是朝鲜族姑娘,精通韩语,她便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积极协助社区同事开展工作,并作为社区“志愿者”搭建起中外居民沟通的桥梁,促进社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
从政策“小达人”到贴心“小棉袄”,再到社区“小管家”,全爱燕始终把残疾居民的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用乐观驱散阴霾,用行动传递温暖,把一份看似平凡的事业,做成了最有温度的暖心事业。(文 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