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制造与检测赛道(中职组)总决赛落下帷幕。由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师吴含与倪璐联合指导,学生陈庆鑫、刘金博、高海华、赵恒震组成的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顽强的拼搏精神,从115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铜牌。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团队获得铜牌 供图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师生拼搏的见证,更生动诠释了人才引进政策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数月如一日的艰辛付出。
自团队在辽宁省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世赛参赛资格以来,备战的“冲锋号”便已吹响。
作为苏家屯区委、区政府引进的行业骨干人才,吴含的专业优势始终是团队攻坚的“核心引擎”。
为了让项目更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在吴含和倪璐的带领下,团队放弃常规的理论训练模式,采取问卷调研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本区域几十家一线汽车维修企业,精准梳理出“无专用工具致检修操作难、技术薄弱致企业生存难、效率低下致客户信任难”三大核心问题,并以攻克行业关键技术为导向,敲定参赛项目《匠芯焕能,智维动力》。
学生进行日常训练 供图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针对行业普遍面临的节气门脏污、喷油器堵塞、PCM硬件三大复合故障检修难题,团队以“破局行业痛点”为目标,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推翻重新研究,最终研发出独创性的节气门插头专用拆卸钳,从源头上贴合产业需求、直击技术瓶颈,为备战争取了关键“先手棋”。
师生在一起反复练习 供图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整个暑假,学校实训车间成了师生们的“主战场”。盛夏的车间没有空调,头顶的吊扇吱呀转动,却吹不散满室的闷热与机油味。从8时到20时,师生的身影始终穿梭在实训台前;遇关键技术卡点时,他们常常鏖战至深夜22时,甚至留宿学校持续打磨。
备战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与学生并肩作战,把“手把手教学”落到每一个细节里。吴含常半蹲在实训台旁,握着学生的手纠正拆卸钳的角度:“手腕再稳一点,对准卡扣发力,既能省力又能保护插头。”同时边说边示范,指腹一遍遍摩挲着工具与部件的接触点,讲解受力原理;倪璐则拿着笔记本,逐行记录学生每次操作的时间、误差,晚上和团队一起分析数据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带着优化方案来到车间。为了让项目汇报更精准、更具说服力,仅汇报稿就反复修改上百遍,从内容逻辑到语言表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数十次推敲;实操环节中,从工具使用到流程优化,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无误。学生手上磨出的茧子、磨破的工服、反复修改的技术方案、实训台上的油渍斑斑,共同勾勒出人才引领下技能攻坚的动人图景。
团队中的四名同学,都是对汽车行业非常热爱,而且从小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他们在初中确立了走职业教育的路线。
反复试验 供图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
在项目突破最难的时刻,团队反复试验,老师和学生们都没有放弃,“因为很喜欢汽车,平时在一起也是研究车,所以试验的过程中,虽然累但没有感觉到苦。”学生刘金博说。
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设有9个专业,其中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是省级优质专业。
一枚世界大赛铜牌,既是对人才赋能成效的检验,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未来,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将继续以人才引进为引擎,不断优化育人模式,激励更多学子以技能为翼,让匠心之花在强国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文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