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丹东一经街边境派出所党支部牢固树立“一桥连心,一心为民”的精神理念,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
一经街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利用辖区内外的红色资源,以“政治学习”“红色故事汇”“红色沙龙”等特色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民警进行政治教育、忠诚教育、形势教育,不断强化民警“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为营造辖区风清气正、办事公平的政治生态,所支部要求民警面对“熟人”“老同学”的请托说情,要坚守政策法律底线,同时又要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将“为什么不能办”“依据是什么”向对方讲清楚、说明白,做到“坚守原则有硬度,沟通解释有温度”。通过教育实践,民警的心中已烙印下严格执法、守护平安是服务人民的根本保障,而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则能赢得民心,筑牢平安根基。
民警在工作中 供图 一经街边境派出所
为在传统治理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治理模式,一经街所党支部创新性牵头整合派出所、社区党委、司法所、法院、海事、边检站、码头公司等二十二家跨界力量,共同缔造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党建共同体”。共同体通过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重大风险联合研判、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等一系列刚性机制,为跨部门协作划定了清晰的权责“边界”和操作流程。在坚实的机制框架内,各成员单位的专业优势与资源得以充分释放、高效聚合。海事部门的水域监管信息、边检部门的人员出入境数、码头的水上动态、法院司法所的调解资源、社区的群众工作基础,与派出所的治安管理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党建共同体”的实践,使营商环境更优,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更密,矛盾纠纷化解更快,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所支部着力构建“执法-管理-服务”一体化矛盾化解机制,面对各类矛盾纠纷,民警始终坚持法治原则,第一时间亮明立场,果断控制事态,在稳定局面后,工作的重心迅速转向对“人”的关怀,深入体察矛盾背后的经济压力、生活困境或情感纠葛等现实“景情”,有效纾解了对立情绪。矛盾化解后,民警主动延伸职能,协调供暖、自来水、市场管理、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研判问题症结,推动解决诸如摊位划分、设施维修、环境整治等引发矛盾的深层问题。这种“既治标更治本”的闭环工作模式,做到了“化解一件事、解决一类问题”的社会效果。矛盾隐患排查的越早,越能有效解决,为此,辖区内老化的电线、堵塞的消防通道、可疑的治安动态,群众之间的矛盾等一切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隐患都被民警捕捉,记录在走访日志上,并转化为一条条亟待整改的指令和必须守住的底线;路灯不亮、噪音扰民、油烟刺鼻、独居老人的冷暖、商户经营的艰辛,也被同等的记录并及时解决。一本日志,书写了民警的“公平守护”,为群众送去了“安全温暖”,真正实现“治理”与“善治”的统一。
民警护送市民 供图 一经街边境派出所
一经街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用一次次的走访、调解、巡逻、救助,架起了警民之间的“心桥”,深刻诠释了忠诚铸“边”,守护万家风“景”;以服务绘“景”,反哺长安之“边”。在这片城区边境热土上,他们就是那“边”与“景”之间最坚定的连接者与守护者,也是辖区中最温暖的“坐标”。(文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