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沈阳高校2186项发明专利获国家授权

沈阳日报2018-04-09 14:39:28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鼎力合作。沈阳高校,充分发挥智力人才高度集聚优势,以优势学科群精准对标“中国制造2025”,聚焦沈阳智能装备制造业,助力城市飞速发展。

  来自沈阳市委教科工委的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沈阳高校共承接国家级、省级课题320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606项,科研进款总额达24.4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1万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186项。其中,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年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支撑600余项,新增企业产值120亿元,为沈阳建设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注入了强大动力。

  领跑科技前沿 打破国外垄断

  建立“中国制造2025(沈阳)研究院”“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研究院”等12个专门研究院,沈阳工业大学潜心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

  沈阳工业大学杨理践教授研究团队,成功研制长输管道全方位超高清漏磁内检测系统,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目前,研制设备已在我国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管道上开展1000余公里的示范工程应用,预计未来5年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沈阳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沈阳工业大学实现科研进款1.5亿元,同比增长31.9%。获发明专利授权183项,同比增长115%,创学校历史新高。

  沈阳工程学院与国家电投集团等央企、辽沈地区及驻辽、驻沈等大型国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牵头成立“辽宁省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160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服务地方经济 做强通航特色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全力培育新能源飞机研制的“沈航品牌”,充分发挥辽沈地区航空企事业单位密集的地域优势,集全校之力做强通航特色,巩固在新能源通用飞机研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将建成辽宁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通用飞机研发基地”。

  数据显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4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30项、横向项目160项……大学科技园累计为百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孵化服务,先后打造出村村亮工程、国家级贫困县建昌光伏扶贫工程等,成为沈阳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新能源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的领头羊。

  中德学院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国家重工业城市,沈阳抓住了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中德装备园,宝马、西门子、采埃孚等一批世界级企业落实生根,在为城市带来全新发展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017年11月28日,沈阳中德学院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在引进德国“双元制”培养基础上,探索沈阳本土化人才培养范本,为在沈德企、世界优秀企业“订制化”培养现代化技能人才,为沈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华晨宝马沈北培训中心学习的沈阳中德学院学生,已经获得相关企业的认同。

  就像沈阳中德学院院长侯伯民说的:“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都是与德国企业紧密合作,首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带动城市产业升级。”(记者 封葑)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