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话剧《诺言》把辽宁老兵故事搬上舞台

辽宁日报2018-05-30 14:21:29

图片默认标题

  5月24日,由著名作家洪峰编剧的话剧《诺言》在沈阳盛京大剧院首演,场内座无虚席。辽宁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用真情演绎的感人故事,获得观众及专家的广泛好评。

  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原型

  话剧《诺言》取材于一篇题为《解放军残疾老兵守护班长墓地24年未曾回家》的通讯,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俊贵的事迹为故事原型,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戍守在新疆天山山脉的几位工程兵战士为了完成接通通信线路的任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同严寒与饥饿抗争的感人故事。洪峰是沈阳剧目创作室作家,《诺言》是其早年创作的剧本,一直未被搬上舞台。此次沈阳剧目创作室和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该剧由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历时三个月排演,是辽宁大学艺术学院第一届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作品,指导教师是辽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刘若云、 表演指导是李松 、导演是研究生颜铮,11名演员均为辽宁大学导演系本科学生。

  洪峰在剧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诺言》描述的不是简单的人性,而是一种情感,是承诺。承诺、忠诚,要表达的就是“说话算数”,信守诺言。

  洪峰说,他喜欢话剧,喜欢这种极致艺术,明知它是假的,但演员往台上一站,就把观众带进去了。 洪峰想通过这个剧告诉观众,承诺就是做人的诚信,包括内心诚信和情感诚信。他说,人是有情感的,情感的基数不仅仅是一个,说话算数就是一个好情感,承诺给别人的东西,要用自己一生来兑现它。剧中这个战士就用一生来履行了这个承诺,很了不起,让人很感动。

  90后大学生认真揣摩人物心理

  剧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90后大学生怎么去体会上个世纪人的情感?班长刘志恒的饰演者吴明聪说,他在刘若云、李松的指导下,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当年修筑天山公路的解放军战士在执行暴风雪救援任务时的情景。排练时吴明聪和他的同学们多次流泪。

  刘若云说,剧中的两条线索同属一个故事框架,但却是两个完全迥异的时空,两部分故事交替而行,戏剧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情节起伏跌宕,发人深省。老年段跃进曾对战友许下诺言,即戍守战友英灵,整修墓穴,给战友以尊敬。这一守,便是30余年。全剧除了表现带有正能量色彩的牺牲、奉献、勇敢等优秀精神,还在诉说着坚守以及契约精神的强大力量。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安琳说,该剧是艺术学院首届导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三部毕业作品之一,在此之前,已经在校内进行了毕业作品展演。《诺言》所表现出来的牺牲、奉献、勇敢,以及坚守诺言的执着信念,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新老两代人价值取向的碰撞、青年人最终的转变,又让观众看见了人心向善的力量。此次毕业作品在盛京大剧院公演,实现了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的高起点开局。感谢沈阳市剧目创作室的大力支持。(记者  杨 竞)

编辑:杨海峰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