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丹东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

辽宁日报2018-05-30 09:06:44

图片默认标题

曙光汽车集团乘用车事业部总装车间生产线一角。(蔡晓华  摄)

  “从生产全国第一块IC卡燃气表开始,2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物联网与大数据在公用事业上的应用,始终处于引领国内这一行业的技术前沿。”初夏时节,走进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给燃气表、水表镶嵌信息模块,为产品加装“大脑”。“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物联网产品占比最高的龙头企业,去年销量达60万块,同比增长22%。今年我们将新建年产400万块智能计量仪表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运用物联网智能创新技术将传统的制造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思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丹东,还有许多“思凯”。仅仅在去年,丹东孔雀表业、欣时代生物医药荣获“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称号,丹东药业成为全省唯一获得省长质量奖的制药企业,全市27项产品成为辽宁名牌产品……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丹东轻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重整行装再出发,艰苦奋斗再创业的历史抉择。重振轻工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丹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今年3月末召开的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工作推进会上,丹东市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重整行装,丹东再出发。加快实体经济发展,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丹东确定了任务书、确立落实时间表——到2020年,形成以特色消费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规模显著提高,初步实现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目标。

  放大优势 三年实现脱胎换骨

  丹东曾是全国闻名的轻工业城市。但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丹东轻纺工业逐渐走了下坡路,由此导致全市工业经济陷入低谷。“从总体上看,丹东工业经济有群体但规模不大、支撑力不强,有‘国字号’名头但影响力还不够,有创新意识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势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度与宽度不够,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底数不清、方向不明确、重点抓手不突出等不足。”

  2018年春天,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振兴东北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辽宁省委、省政府“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建设部署,丹东市结合全市工业结构,重振旗鼓再次发力。

  加快实体经济发展,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这是产业结构上的脱胎换骨。具体说,就是相对重化工业而言,要突出具有独特资源禀赋、一定产业基础和细分行业技术优势的“轻型”工业产业,以特色消费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产业等为代表,走出一条“智能、绿色、特色”的发展模式,构建具有丹东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全市具有“轻型”特色的工业产业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品牌引领、优化结构,智能高效、创新驱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加快“两化融合”步伐,鼓励军民融合发展,努力做优特色消费品产业,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做精新型原材料产业,使丹东具有“轻型”特色的工业经济新体系日趋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规模总量不断壮大。 

  在目标设计上,按照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原则,提出了未来三年总体目标:到2020年,以特色消费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规模显著提高,初步实现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

  瞄准目标 实施“三品”战略

  “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统筹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丹东市政府主要领导说,特色消费品、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产业三大领域的产业规模要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

  为加快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初步确定了 “333”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即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和关键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地方特有资源为支撑,并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运动户外服装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这3个产业要形成百亿元级的特色产业集群或基地。大力发展以满族药品和道地药材为代表的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以北黄海特色渔业资源和滩涂养殖业为代表的黄海水产品养殖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为代表的仪器仪表和智能精密装备制造业,这3个产业要形成5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或基地。大力发展以高端机械机芯和“孔雀”品牌为代表的手表制造业;以珀晶景泰蓝和宽甸满族自治县玉石加工等为代表的特色工艺美术业;以高端纺织助剂和“康齿灵”等品牌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和日化用品业,这3个产业要形成10亿元级的特色产业集群或产业。同时,实施“三品”战略(品种、品质、品牌),不断提升和扩大“中国(凤城)增压器产业基地”“中国满药之都”和“中国(东港)运动户外服装名城”3个国家级行业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努力打造中国陀飞轮国家行业级产业基地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各类产品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8个以上、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90个以上、省名牌产品达到30个以上。基本形成国家行业、区域、企业及产品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

  “丹东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突出项目牵动,确保在项目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丹东市政府主要领导说。今后3年,丹东将重点抓好投资5.6亿元的鸿润机器人、投资5亿元的绿丹药业移地搬迁扩产改造、投资5亿元的思凯电子工业4.0智能表制造基地等一批工业大项目。

  丹东着力提高市本级财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安排2500万元设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发布年度项目指南、真实诚信申报、公开公正评审、会商审核报批”的程序,对凡适合“符合产业政策、比较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持续增长性好、管理科学规范、示范效果显著”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型发展试点示范单位及实施重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新工艺应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研发检测服务的企业,给予补助、贴息和奖励等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和“丹东工匠”培育工程,为实现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1至4月,丹东市345户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累计产值同比增长50%以上的企业有75户,较上月增加8户,占比达21.7%。我们相信,只要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丹东重振轻工业名城指日可待。(记者  蔡晓华)

编辑:杨海峰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