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辽宁实施供给侧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新华网2018-07-27 09:16:38

  辽宁教育部门近两年来从供给侧精准发力,推进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学科专业优化,并引导高校积极融入地方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进程中,全力提升高校内涵式发展水平,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推进高校特色发展

  地处辽宁西部的渤海大学,近年来全面进行专业调整,停止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等20余个专业的招生。

  “尽管有的专业招生就业情况还不错,也停招了。”渤海大学校长杨延东说,“同类学校都设置的专业,我们要考虑能不能办出更高水平,办出特色。如果不能,那就应该调整。”调整以后,渤海大学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专业,在全国排名不断提升。

  针对高校有效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辽宁从“分、调、融”入手,引导学校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分”即分层分类管理。2016年底,辽宁首次将本科高等学校分为农林医药业类、工业类、现代服务业类、社会事业类。同时,根据办学层次水平差异,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调”是调专业结构。2016年5月至今,撤销重复设置严重、就业率过低的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限招、停招、撤销本科专业176个,涉及专业点407个。

  “融”指深化产教融合。辽宁目前共组建54个校企产业联盟,吸纳160所高中等学校、2737家(次)企业参加。联盟成员可就招生就业、课程开发、学分互认等开展合作,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化对接。

  精准服务助振兴

  辽宁省教育厅直面振兴发展对人才、科技的迫切需求,把行业、企业和社会对人才急需的领域和专业,作为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引导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精准服务区域振兴。

  今年7月2日,辽宁科技大学与奥克集团联合成立企业,合作生产辽科大自主研发的聚酰亚胺(CPI)薄膜,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新增就业300人。“这是辽宁省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缩影。”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唐国华说。

  2017年,全省普通高校共转化科技成果2799项,其中在省内转化1889项。截止到今年5月,全省高校省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600项,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

  目前,沈阳工业大学立足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确定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合作、军民融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战略,组建了3个校地研究院,10个校企研究院和两个军民融合研究院,建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相融合的一体化联盟服务平台。

  厚植人才基础培育创新动力

  大连海洋大学构建了“蓝色专业体系”和“蓝色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将半数以上专业确定为应用型发展专业。沈阳农业大学6年间有70%的毕业生投身基层一线,服务三农效果明显。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要求,辽宁各高校对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实践更加丰富。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李志义说,近年来,沈阳化工大学遵循需求导向的培养理念,创新校企协同化育人、专业家庭化培养、老师个性化指导的育人机制,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辽宁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把增强服务能力作为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厚植人才基础,培育创新动力,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科研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说。(记者 王振宏、王莹)

编辑:李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