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辽博书法绘画和缂丝刺绣专题馆开放

辽宁日报2018-08-21 10:40:39

  辽博书法绘画和缂丝刺绣专题馆开放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辽博书法绘画和缂丝刺绣专题馆开放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

  核心提示

  8月17日, 《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等辽博珍品一亮相,立即引来大批观众观展。“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三个专题展览同时开幕,标志着历经三年试运行的辽博新馆迎来全面开馆。

  艺术瑰宝集中亮相

  “中国古代绘画展”以中国绘画史为脉络,依托馆藏各代名品佳作,力求向观众系统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观众可以欣赏到央视《国家宝藏》播出的《洛神赋图》、久负盛名亮相奥运的《簪花仕女图》、宋徽宗赵佶的名作《瑞鹤图》以及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等。很多珍宝藏品与观众多年未见,如此大规模亮相实属不可多得。

  “中国古代书法展”展出《曹娥诔辞》《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等名家名作,让观众感悟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

  “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分为缂丝与刺绣两部分,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宋代作品和明代顾绣,朱克柔的《山茶蛱蝶图册页》《牡丹图册页》,赵佶的《木槿花卉图册页》《紫鸾鹊谱轴》等再现了中国古代丝绣艺术的高超技艺。辽博还特别开设了观众互动区,以多媒体形式滚动播放缂丝和刺绣的制作技术,展示了简易的缂丝机和刺绣台。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介绍,2018年辽博全面对外开放是辽博对社会的承诺,整个场馆先后共开展12个专题展,并保证展品中70%以上是精品。其中书法、绘画和缂丝刺绣三个场馆是辽博重点打造的特色专题馆,需要24小时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直到5月才完成。目前展厅温湿度指标稳定,温度在18℃至20℃,湿度在55%至58%,符合纸绢类文物展出需求。

  《洛神赋图》为现存最佳版本

  展览现场,记者看到,绘画与书法两大专题馆依然是观众关注的重点,此次展出省博物馆馆藏珍贵书画85件,其中古代书法46件、古代绘画39件。其中多件手卷全部展开,如明代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卷》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在辽博不是第一次展出,但观众还是驻足观赏,感叹不已。《簪花仕女图》尺幅不大,以工笔重彩方法描绘了五位侍女、一位女侍,其中穿插点缀着小狗、白鹤及辛夷花,没有描绘背景。 

  这件作品并没有作者的落款和印章,也没有历代的题跋和观款,收录进《石渠宝笈·续编》。据介绍,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簪花仕女图》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所绘。其实,传为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存世多卷,目前所知6件,这一件是宋摹本,保留了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被称作最佳版本。画面比较完整地表现洛神美丽绝伦的形象,图卷山石钩染但不皴擦,人物形象高古,虽为宋人摹本,仍存魏晋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特征。

  展览上还选择了一幅董源山水画。这件《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画的是江南山水景色,江水蜿蜒,草木茂盛,点染皴擦的过程就将江南山水的意境表现出来,被认作董源传世作品中的精品。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动作服饰各不相同

  看到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不禁让人们想起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景色,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明代苏州地区城乡民众的生活情景及风景,整幅画卷共绘有2000多人,男女老少,市民、商人、农夫、艺人等身份,每个人物的动作、服饰都不雷同。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的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是明代风俗绘画的重要代表作。画家以繁复的场景、艳丽的色彩、严谨的画风,呈现繁华喧嚣的人文景观,将世俗生活生动地绘入长卷之中。

  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比,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房屋建筑更为规整宏大。

  绘画馆策展人杨勇说,晋代绘画沿袭“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许多绘画创作直接取材于一些文学故事,呈现出“晋尚故实”的时代特色。唐代绘画则继承前代并吸收了外来艺术的成分,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新面貌,绚丽的工笔重彩画和以线条为主的白描画日臻成熟,这一特点在人物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五代时期,山水画家开始深入自然,形成了描绘北方雄伟壮阔和江南秀丽温润的两大山水画体系。(记者 杨竞)

阅读
 
编辑:李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