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银行再造”

中国经济网2018-09-03 17:29:35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银行再造”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已联合北京西单大悦城25家商户,率先试水“刷脸支付”。图为顾客在一家店铺前使用“刷脸支付”技术付款。 王 贺摄

  编者按:近年来,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与场景、业务与科技的融合,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综合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也在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今起推出“关注金融科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当前,作为金融“主力军”的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探索如何成为金融科技战场上的“主力军”。

  记者观察发现,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安全、便捷、普惠”是初心和归宿,“技术、场景、产品创新”是路径和手段,最终迸发出推动“银行再造”的巨大能量。这些探索,正在个人支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体制改革等领域“开花结果”。

  支付方式不断刷新

  钱包、手机、脸,正好比我们个人消费支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以前,人们出门忘带钱包总免不了心慌;当前,没有手机随身总感觉付款不便;接下来,这两种情况都不必过度担忧,因为,“刷脸”也能支付了,这种创新正率先在北京、深圳等地发芽。

  在北京西单大悦城4层的“爱美丽”商铺,消费者靳尧女士既没有掏出现金或银行卡,也没有使用手机扫码,而是将脸对着收银台的机器“扫”了一下,就完成了支付。

  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联合西单大悦城25家商户试点的新科技,背后是人脸识别技术与快捷支付技术的“联姻”。

  操作流程上,用户首先需要关注“工行北京”微信公众号,点击“悦享北京”,再点击“刷脸支付”选项,输入手机号、验证码完成身份识别,再通过拍照环节完成身份信息比对,随后绑定支付时需要使用的银行卡,即可开启“刷脸支付”之旅。

  在深圳,招商银行也在有序开展这项探索。记者在华为深圳总部园区的两家实体店铺——华为J区的知味季和illy新天地咖啡吧看到,“刷脸支付”的提示颇为醒目。消费者选好商品后,将脸面向咖啡吧收银台的刷脸机器,摄像头可在1秒内自动识别人脸,消费者随后输入在招行注册的一网通手机号,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

  那么,如何保证“刷脸支付”的安全性?如果有人用盗拍的视频、照片来盗刷怎么办?据了解,其背后的“安全卫士”有两个,一是3D人脸识别技术,二是人脸识别算法,二者共同发挥作用。

  招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3D人脸识别技术”,是指摄像头能在1秒内自动识别用户,识别过程中用户无需做动作或读数字,摄像头可以通过活体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是否为照片、视频等冒充介质。

  “在人脸识别算法方面,目前3D人脸识别技术的误识率为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是孪生兄弟姐妹也能准确辨别。”上述负责人说。他表示,科技赋能金融,这使得人们能够脱离银行卡、手机等介质,直接通过“人”本身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

  纯线上放贷的“秘密”

  “刷脸支付”只是科技赋能金融的一个注脚。在部分银行,人脸识别技术已在柜面、智能柜员机上得到采用,广泛应用于个人金融业务、对公开户等业务场景中,尤其在客户身份认证机制方面,已形成“联网核查、人脸识别、人工鉴别”的三位一体模式。

  客户身份认证也是授信审批、贷款发放的重要环节之一。业内人士介绍,完整的贷款发放需要经过申请、开户、放款、还款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多家商业银行已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真实、快捷地获取借款人的资信情况,以完成精准授信。

  在破解小微企业与银行间“高信任成本”问题的过程中,这些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作为我国首家民营银行、纯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解密了纯线上放贷的“秘密”。

  小微企业授信、放款难在哪儿?对银行来说,风控难:多数小微企业无抵押,贸易背景真实性待查,地域分散且获客成本高;对小企业来说,快速获取资金难:资金需求“短小频急”、周期性季节性强,银行审批程序复杂、流程长、门槛高。

  如果能获取小微企业分散的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数据,并通过“云计算”进行分析和处理,提炼出有信用价值的信息,将其用作评级授信的依据,则上述难题可解,还能够降低银行的服务成本、提升企业体验。

  “微众银行已搭建起一套分布式银行核心架构,印证了分布式云计算技术在银行领域运用的可行性。”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行已通过该架构处理亿级的海量客户、高并发交易数据,“云计算能够让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这样可以将庞大的处理过程分散为无数个小的子过程,支持我们在任意位置、终端获取信息”。

  在该架构下,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产品已实现了秒级授信、毫秒级手机银行交易体验,全流程由机器人管家调配资源,只需要几名运维人员就可以管理数千台服务器。

  “账户运维成本的极大降低,为让利、普惠大众创造了条件。”上述负责人说,截至2017年末,微粒贷累计借款客户已达1157万人次,共计贷款余额1400亿元,客户集中在18岁至55岁,授信金额最高30万元,最低500元,户均贷款1.2万元。

  加快科技能力布局

  除了产品和业务创新,金融科技还在推动银行“再造”方面迸发出巨大能量。

  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将金融科技纳入顶层设计,将其作为转型动力、发展战略,其战略定位也从支撑转向引领,投入不断加大。此外,部分银行还制定了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发展规划,并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记者获悉,中国农业银行日前已正式印发该行的“金融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计划,农行将重点支持金融科技技术与金融业务应用场景快速融合创新,推动该行的业务转型、流程再造、管理变革。

  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看,该行将“打造一个平台”,即打造一个全行统一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六项基础能力”,即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深化八大领域应用”,即逐步深化智慧“三农”、智慧零售、智慧网金、智能资管、智能信贷、智能运营、智能案防、智能办公等业务领域应用。

  此外,招行则正在全方位布局金融科技,以此构建该行的核心竞争力。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科技正让招行再一次全面“进化”,将金融科技带来的竞争压力转变为变革的紧迫感和清晰的战略导向。

  “例如,在我们的APP上,生物识别、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已在产品、风险管理、客户经营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上述负责人说,此外,招行已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按照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1%提取专项资金,鼓励全行开展创新,未来投入力度有望加大。

  组织机构的建设也在逐步进行。目前,中国建设银行已正式成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第一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建行体系内直属的7家开发中心和1家研发中心整体转制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普遍认为,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专业人才如何引进、激励机制如何创新、体制制约如何打破、基础设施如何优化等,这些待解问题均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探索。(郭子源)

阅读
 
编辑:李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