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平安教育公益再进化:用科技为寒门学子赋能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09-19 08:50:12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田甜):9月,一年一度的入学季。这段时间,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考上北大,然后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报道通过几位农村北大学生的经历说明,考上北大,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可以顺利实现自己的转型,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尤其是素质教育方面。

  致力于弥补贫困地区素质教育方面的短板,9月10日,中国平安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半部论语游天下”,用一堂历史文化课,向教师节献礼。与传统的课程不同的是,作为中国平安“三村智慧扶贫工程”智慧村教的一部分,这次课程,通过“三村晖”、人民网等平台直播,为全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献上一堂“论语”主题情景课堂。

  这只是平安支教的一个缩影,自1994年开始支教以来,平安的支教活动已经持续了24年,目的就是为了寒门不再难出贵子。平安支教的方式,也走过了一条从援建基础设施,再到教师支教,最后到智慧村教的升级之路。在用科技赋能金融的同时,平安正在运用科技的力量,为寒门学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企业反哺社会 源于发展中的不变初心

  开启教育扶贫之路,在平安,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1993年,初创不久的平安即在创始人马明哲的倡议下成立“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当年9月,救助小组派出考察小组,到因淮河水灾造成的重灾区安徽六安实地考察,被受灾儿童无学可上的情形震撼。

  顺河镇董滩小学,水灾时校舍被冲坍,两年过去了,重建仍然无望,村里的孩子只能去周围村庄的学校借读;谢圩小学,灾后虽然重建,但一间教室挤满了80多个学生,没有电,只能借助自然光读书,一张用破木板拼成的桌子坐三、四个学生,这在全乡来说还算是好的;霍邱县彭塔村,考察组一进村就有十几个孩子围上来,十几岁了,一个字都不认识……

  “这就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贫困的现实,它超出了我对贫穷的想象力无情地震撼了我。”一行下来,当年救助小组成员,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曾如是感慨。

  手捧一千多个失学儿童的名字,带着对贫困的沉痛记忆,考察组返回深圳。从一对一帮扶失学儿童,到在董滩小学旧址上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于1994年9月8日落成,中国平安的公益元年开始了。

  从1994年在安徽六安捐资修建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开始,平安启动平安希望公益事业,已有24年。援建希望小学成为中国平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公民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安人爱心的最好体现。

  20余年过去,这所平安集团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屋舍俨然、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教育水平一流的小学。到2017年末,平安在全国30个省(区、市)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累计帮助30万名乡村儿童完成学业,受助学生达10万人。5000名平安志愿者用22万小时的服务时间,守护着希望小学孩子们的读书梦。

  科技赋能教育 平安教育公益再进化

  2017年以来,平安教育精准扶贫开启全面升级大幕。年初,中国平安正式成立教育公益理事会,由马明哲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全面负责和管理平安的教育公益事业,把平安的教育公益事业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在报道《考上北大,然后呢?》中,寒门学子所体现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素质教育。没有好的老师,没有良好的环境,素质教育从何而来?答案就是科技。于是,平安教育公益再次升级,致力于用科技的力量为农村教育赋能,帮助寒门学子弥补素质教育上的差距。

  在成立30周年之际,平安宣布正式启动“三村工程”扶贫公益项目,总投入达100亿元,面向“村官”、“村医”和“村教”三个方向,在乡村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其中,“村教”工程旨在开创并推广“平安智慧小学”模式,升级1000所学校,培训10000名乡村教师,通过打造全国最大的智慧支教平台“三村晖”,打通线上线下的支教渠道,长期开展“平安双师课堂”和“三点半素质课堂”,建立“乡村中心校带动村小为主、城市名校名师定向帮扶为辅”的村教生态,构建全方位的智慧支教模式。

  目前,平安智慧支教平台“三村晖”已经正式启动。该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在线图书馆、远程支教等丰富功能,远程辅助114所平安希望小学教学。为响应国家对全民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平台将于近期上线首批经典人文诗词课程。平安人寿也将继续推进幕天捐书公益,持续为乡村课堂筹建图书角,并通过“全球最大书籍捐赠公益平台”为乡村学校捐赠好书。

  今年是平安成立三十周年,也是平安教育公益之路的第25个年头。 “企业逐利是本能,但只是微小的起点。”马明哲说,企业之本分,是做大、做强,拥有反哺社会的能力;企业的境界,在于用自身的能力为国家、为民族撑起众安道泰的一片天。未来,平安将号召更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爱心人士参与到支教行动中,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多维度的教学内容,让乡村孩子也享受公平和个性化的教育,以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

    

阅读
 
编辑:李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