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 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辽宁探索

辽宁日报2018-09-28 14:25:54

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 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辽宁探索

  9月19日晚,沈阳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进行交响音乐周专场演出。

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 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辽宁探索

  本溪交响乐团在关门山举办公益演出。

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 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辽宁探索

  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为大连市民举办新年音乐会。

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 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辽宁探索

  本溪交响乐团常年坚持在基层演出。

  核心提示

  连续举办四届并渐成全省年度音乐盛事的辽宁省市民交响音乐周是一次年度大考,也是对参演乐团实力的检验,更是对公众音乐鉴赏能力和文明素养的检验。从高雅音乐入手提升全民艺术素养的辽宁探索,在这一次次检验中不断校正准星、精确发力。

  以沈阳交响乐团一曲磅礴大气的《长子情怀》开场,以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一曲欢乐明快的《祝你幸福》作结,9月25日,为期11天的辽宁省第四届市民交响音乐周用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圆满落幕——振兴发展中的辽宁用艺术化的方式讲述着它的时代故事,去满足人民群众期待拥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是观众的共同评价。来自外界的观察也许更加客观,随天津交响乐团来采访的《天津日报》记者翟志鹏这样评价:“看得出辽宁让高雅音乐在民众中生根开花的努力,未来一定还有更好的发展。”

  可以说,辽宁多年来致力于提升公众艺术素养的努力和探索初见成效。

  一群从广场、排练厅走进音乐厅的观众

  从天津交响乐团那场演出说起。沈阳交响乐团副团长、打击乐演奏家田元说起开场前看到几乎满座的观众席时的心情,“真是捏了一把汗,咱辽宁的观众可别在外人面前露怯呀!”没想到,现场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下半场40分钟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四个乐章的间隔处没有一下杂乱的掌声,观众的懂行让乐团大受鼓舞,破天荒地加演了三首曲子。田元得意地说:“据说,有的城市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让观众学会了听交响乐该怎么鼓掌,我们才用了短短几年,就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这样懂行的观众是如何产生的?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杜明说:“大连的观众是被我们从广场一路带进音乐厅的。”

  2009年5月,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成立,这也是辽宁省首个民营城市交响乐团。“成立的原因,一是大连有人才,二是老百姓对高雅艺术有渴望,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听到高水平的音乐,三是大连作为正在迈向国际化的大城市,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视野。”杜明说。

  观众还不习惯掏钱买票去听交响乐,乐团就在广场演出,下农村、进学校演出。观众觉得交响乐深奥,曲目编排就由浅入深,先听浅近的、大家熟悉的音乐小品,然后再听中外名曲。“大连的所有广场我们都演过,从春天到秋天,几乎周周都演,有一年夏天,一个月演了12场。差不多5年之后,就有了一支稳定的观众队伍,我们每年在大连保利剧院举办的交响乐演出季,上座率都在七成以上。”

  沈阳的观众则是被沈阳交响乐团从排练厅和社交网络上吸引到音乐厅里的。2013年初,沈阳交响乐团作为省内唯一一支民营的专业交响乐团开始组建。田元至今还记得当年乐团成立时的专场音乐会,“观众少,秩序也不好,不堪回首”。于是,乐团组建了“沈交爱乐”微信群,普及交响乐知识,介绍经典作品,还在各种媒体上发布乐团排练厅向市民开放的消息,请乐迷现场看排练。音乐会上,指挥卞思聪更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即将演出的作品内容,介绍观演礼仪。不过数年时间,沈阳交响乐团的古典音乐季全部进行商业演出,上座率同样达到了七成。

  与此同时,在全省各地陆续出现的城市交响乐团同样在做着这样的努力,而与上述两个大城市相比,他们吸引观众的过程更为艰难,但努力同样从未停止过。正如本溪交响乐团团长孙佩忠所说:观众不了解交响乐,就更需要我们来引导、来培养。

  一路采访下来,记者发现,基本上每个市都有一群对提升公众艺术素养充满责任感和热忱的人,每个乐团也都有一个有能力、也有办法的带头人。正是这样一群人,为让高雅音乐走近大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个吸引全社会目光的大平台

  继大连之后,成立城市交响乐团渐成风气。不得不说,辽宁多年来的高雅艺术人才储备是丰富的,除了各大艺术院校、民间文艺团体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外,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也纷纷加入进来。本溪交响乐团吸纳了大量来自本溪国企的文艺骨干。丹东城市交响乐团里,有民警、有护士,有公交车司机,还有一部分退休后回到丹东的老同志,当年也都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

  民营交响乐团的发展,也吸引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好几个市交响乐团的成立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并且给乐团提供了大量参加公益演出的机会。在这种鼓励下,当地企业也纷纷为乐团提供资金和排练场地,丹东城市交响乐团就是在丹东锦绣集团赞助下成立的,葫芦岛银行更是成为葫芦岛城市交响乐团的冠名企业。

  出于对高雅艺术和民营院团的支持,辽宁省市民交响音乐周无疑给民营院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演员最渴望的就是舞台,特别是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非职业乐手,沈阳盛京大剧院的音乐厅是他们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大舞台。一个细节值得玩味:本届交响音乐周的工作人员在制作演出节目单时,差一点儿把多家乐团的照片弄混,因为背景雷同,都是上届交响音乐周时在盛京大剧院拍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乐团所在城市还没有符合交响乐演出要求的音乐厅。

  丹东城市交响乐团团长胡立谭对记者说:“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初举办丹东市新春交响音乐会、秋天来沈阳参加全省的市民交响音乐周是乐团两件固定的大事。交响音乐周上,各市的乐团都会来,既是展示,也是较量,每年我们都要提前半年就开始排练。今年,我们排的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的第六乐章,演奏这样的经典作品,对我们这样以演奏小曲子为主的乐团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迎接挑战就会提高,胡立谭很高兴地说:“乐团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今年是我们的‘旺旺’之年,头7个月就演出了8场,包括与美国指挥家唐纳德·波特诺伊合作的仲夏交响音乐会、与旅美著名钢琴家毕聪合作的毕聪钢琴协奏曲音乐会。”

  印在本届交响音乐周演出单上的各家乐团介绍中,几次出现“填补城市文化空白”“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这类的表述。显而易见,城市管理者也好,媒体和群众也好,都更乐于以高雅艺术作为城市的“形象担当”。当然,与这些荣誉和“称号”相比,相信所有这些无论职业还是业余的乐团成员都会认可胡立谭的话:“能够为家乡作贡献、为家乡人提供更高水平的艺术演出,让我们感到欣慰。”

  一条亟待探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果总结本届交响音乐周的成绩,要包含很多数据——媒体的热度、参演乐团的规模、上座率、观演总人数,还有观众的口碑。但交响音乐周所引发的思考更多,从世界范围来看,单纯依靠商业演出营利的交响乐团并不多见。民营交响乐团更不容易,“办乐团真难”是记者采访到的每一位团长在总结成绩后发出的共同感叹。如何走出一条民营交响乐团良性发展之路,交响音乐周期间与来自全国各地音乐人的交流,或许会带给我们启发。

  首先是政府文化惠民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惠民。与前几届相比,本届交响音乐周的所有演出都是公益性质的,所有门票都以低价售出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免费送出,真正实现了惠民。在此基础上,如何将这种一次性的惠民变成常态?是否借鉴天津、重庆等市发放文化惠民卡的做法,让更多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都有待探索和创新。

  其次是更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从目前辽宁省的情况看,企业对乐团的支持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像沈阳交响乐团这样,由一家企业投资并全面参与乐团的运营管理。另一种是在其他各市更常见的,企业对乐团进行一次性或多次赞助,并不参与乐团的运营和管理,或者不赞助乐团、只赞助演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院团“运行缺资金、排练无场地”等困难。

  赞助式的参与,靠的是企业家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认可,更与企业和当地的经济状况相关,如果我们看好辽宁振兴发展的未来前景,接下来要探索的就是新办法:通过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强化企业的文化责任,提升企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民营企业对沈阳交响乐团的投资式参与更具标本意义。著名作曲家崔炳元与国内多家交响乐团合作过,据他观察,沈阳交响乐团是幸运的,遇到了懂经营也懂音乐的投资方。目前沈阳交响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在全国十几家民营交响乐团中是位居前列的,在包括国有和民营在内的全国82个专业交响乐团中也可以居中上水平,业界曾以“沈交现象”总结他们低成本高水平运营的一系列经验做法。但崔炳元认为,隐忧同样存在,国内的民营院团中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乐团办得不错,可投资的企业经营不善没钱投了,或者投资人兴趣转移突然撤资了怎么办?

  崔炳元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的经验:乐团的收入中,1/3是门票收入;1/3是衍生品的收入,包括唱片、音视频产品、书籍以及各种带有乐团标识的服装和纪念品等;还有1/3是由德国政府指定的赞助商提供的资金支持,当然,政府也会对这些赞助商给予相应的政策性回报。“虽然与这些顶级乐团的差距还很大,但至少有一种做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在乐团的投资上,是否能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成立基金会或者董事会来进行运营管理,这样就有可能规避风险。”

  毫无疑问,高雅艺术的推动与普及,还有无数困难需要克服,也有无数条路供选择。可以相信的是,在打造高雅艺术的辽宁形象、提升公众艺术素养这条路上,辽宁会一直探索下去。(记者 周仲全 高 爽)

阅读
 
编辑:李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