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第100场演出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

辽宁日报2018-11-16 10:17:42

“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第100场演出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

  音乐厅入口处的展板上印满了曾经出现在音乐会上的各位音乐家的照片。

“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第100场演出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

  古筝演奏家陈窈(右一)在音乐会上演奏《乡韵》。

  11月13日晚,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和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以下简称“省音协”)联合主办的“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第100场演出正在举行。

  “八年音乐路,我们一同走过”,是本场演出的主题。距离2011年1月这一系列音乐会的首场演出已经过去了将近8年。8年间,来自省内、国内乃至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近千人次音乐家参演,观众人次超过4万,近千人次音乐场院者参与演出服务,平均每个月一场演出,“春之声”“夏之夜”“秋之歌”“冬之旅”四大主题轮回,几乎囊括了所有声乐与器乐的室内乐形式,作品涵盖古今中外……

  可观的数字,足以说明8年的成果,却不能完全概括这个被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品牌活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

  让听众在音乐厅里 享受更经典更艺术的音乐

  第100场音乐会,以民乐合奏开场,随后出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陈窈独奏的一曲《乡韵》一下子把时光拉回到了8年前。2011年1月7日,陈窈古筝独奏音乐会在沈阳大学音乐厅举行,拉开了百场“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的大幕。

  与此前的99场音乐会相比,第100场演出除了时长增加了整整一个小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了,那就是演出正式开始前出现在舞台上的音乐讲述,讲述者会用富有亲和力的声音讲述关于人与音乐的故事,教会观众用安静地聆听和热烈的掌声表达对音乐的敬畏、对音乐家的尊重。

  这个讲述者是汪敏,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这一品牌活动最重要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这第100场的舞台上,代替她的是一个现场播放的短片,同样是关于人与音乐的故事,只不过讲述者变成了8年间在这个场合出现过的所有音乐家和观众。

  室内乐起源于欧洲,最初是贵族们在自己家里举办的器乐或声乐演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在比较小的场所进行的演出。室内乐虽然演出人数较少,但对表演者有着更高的技术和音乐修养要求,每一个乐手和演唱者都必须是可以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的音乐家。仅就器乐演奏而言,室内乐被公认为在这一艺术领域内居最高层次。有人这样形容:“没有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但却细腻亲切;没有辉煌灿烂的音乐结构,却有清晰细致的声部交替;没有指挥棒的引领,但却配合得无比默契。这就是室内乐的魅力。”

  这样一种出身“高贵”又魅力无限的音乐形式,第一次被国人熟知,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由我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小提琴家朱丽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爱乐女室内乐乐团,并大受欢迎。因为诞生于流行通俗音乐大行其道、古典音乐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被众多音乐家称为“低谷中的鲜花”。

  巧合的是,让室内乐系列化地出现在辽宁音乐舞台上的也是三位女音乐家。除了汪敏,另外两位是著名钢琴家李青、当时的沈阳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鲁晓。在“爱乐女”成立20年之后,虽然国内的音乐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让经典音乐真正走入大众的任务仍然艰巨。这也是一直致力于提升公众音乐素养的汪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文化惠民是件大好事,也应该有多种形式,一方面我们要把音乐送到基层,走进社区、乡村;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听众吸引到音乐厅来,让他们听到更经典、更艺术的作品。”

  室内乐规模小、形式灵活多样,演出成本也相对较低,更适合做经常性的惠民演出,这些特点,让它进入了汪敏的视野。在思考了数年之后,她的计划越来越成熟,并得到了李青和鲁晓的热烈响应。

  在三位女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就了这一历时8年的音乐盛事。

  把登上这个舞台的荣耀给予音乐事业的坚守者

  舞台上,青年歌唱家李优和沈德鹏正在表演歌剧《雷雨》的片断——繁漪与周萍的对唱。

  表演由李优饰演的繁漪开始,初起时细若游丝的歌声逐渐加强、饱满起来,没有经过电子扩音设备,每一个音符都直接抵达观众的耳朵,能够听到观众席里屏气凝神、努力克制的喘气声。繁漪跪在沙发上的周萍旁边,恳求爱人回心转意,身体颤抖着,扶着沙发扶手的双手欲伸又怯,每一个细节都清楚地看在了观众的眼睛里。两人的对唱柔情百转又荡气回肠,最后一个乐音结束,观众也好像跟着演员的情绪变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安静、亲切、近,这就是室内乐与其他音乐演出现场最大的区别了。

  看到观众为音乐家们奉上的热烈掌声,会让人突然意识到,经典与大众之间,并没有如山的距离。让殿堂里的音乐家接地气,让没有繁复乐理知识的听众听得懂古典音乐,这些难题并非无解,可能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舞台,一个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采访到的每一位艺术家,都谈到了室内乐带给他们的享受,特别是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乐趣,“参加这个音乐会的门槛是很高的。不用麦克、脱离音响,敢站上这个舞台,那得有真本事。”男高音歌唱家黄华桥说。

  这天晚上,黄华桥、李东海、李超,三位青年歌唱家同时登台,每人演唱一曲,然后合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既是合作,又是比拼,相得益彰。“所有出彩的地方,都能立刻得到观众的回应,每一个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黄华桥说。

  而搭建这样的舞台,正是汪敏的初衷,它是音乐家们用高水平的演出回馈人民、奉献社会的惠民舞台,“音乐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经典音乐,我们完成了心灵的升华、情感的净化、境界的提升,我们会重新认识和接近那个我们不断努力完善的自我。我就是想培养古典音乐听众和市场,给大众提供接近经典音乐的机会,让大家听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样的音乐会也是音乐家们学习、交流和进行艺术实践的平台,“舞台的东西就要在舞台上锤炼,100场音乐会,老音乐家们在这里焕发了艺术青春,中青年音乐家们在这里展示才华,经受历练,快速成才。他们中有许多人从这里起步,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在重要剧目中担纲主角,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

  曾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银奖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胡珅,对这个舞台特别熟悉,百场音乐会中,就有属于她的三场独唱音乐会。“声乐是一条艰辛的艺术之路,周边又充斥着浮躁之气,很多时候都会感到孤独。对于我们这样只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能够登上这个舞台是莫大的鼓励,是对我们这些年轻音乐人的爱护,它是给予艺术坚守者的舞台。”胡珅说。

  百场音乐会都是可以复制的样本

  当晚的音乐厅入口处,竖起了一个数米长的展板,以“八年音乐路,我们一同走过”为题,印满了曾经出现在音乐会上的各位音乐家的照片。演出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有人在展板前拍照留念——有参与演出的音乐家,有志愿者,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观众,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这段一起走过的旅程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第二天一大早,记者与汪敏通话。说起这一幕,汪敏有点激动:“好多人给我发来信息,问我‘真的要画上句号了吗?’大家这么恋恋不舍,我不知道该怎么回……”

  8年间,好多好多的细节浮上来,汪敏不愿意谈自己付出的那些辛苦,而更感激所有音乐家的奉献,也包括音乐志愿者和观众的支持,“演出的场地都是免费的,这些单位的负责人都支持我们。”“邀请到的演员基本上都是义务奉献,我们能提供的也不过是一餐盒饭,几瓶矿泉水。”不过,经费再紧张,她都要坚持在每一场演出后为表演者献上鲜花,这是室内乐演出的惯例,是对音乐家的尊重,更是对音乐的尊重。

  也正是这样的尊重,让音乐家们对汪敏,更对省音协产生了强烈的信赖和信任,记者采访到的每一位音乐家,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都要说上一句,“我是省音协的会员”。前阵子,中国音协来调研,在听取了省音协介绍的包括“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音乐大讲堂”等品牌活动的介绍后,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评价说:“这些品牌活动固然成功,但在我看来,辽宁省音乐家协会才是最大的品牌!”

  让省音协产生了如此大的凝聚力,汪敏功不可没,但面对业界给予她的诸多赞誉,她仍然愿意回归自己的初心:做一缕清风,让更多习惯了喧嚣的耳朵静听美妙的乐音,让更多浮躁的心灵得以安顿。汪敏应当感到欣慰,这8年间,因为她的努力、她的同行者和追随者的努力,辽宁的音乐市场生态正在越来越好,这一缕清风已经吹绿了一片森林。

  “古典室内乐系列音乐会”完成了百场演出,也将因此画上句号,但它留下的痕迹将长久存在。汪敏说:“省音协是由专业的音乐工作者组成的,我们的任务既要搭基座,更要立标杆。百场古典室内乐音乐会,应该是具有示范和样本意义的,每一场演出的节目也都经过了省音协和音乐家的精心设计,并且培养出了一个高水准的室内乐演出小组,演出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以复制的样本。这就是我们所作出的贡献。”

  对于未来,汪敏还有更多的计划:今后我们还会以其他的形式,推出更多主题、更多专业的演出,让经典音乐走近大众,这条音乐惠民之路永远都不会完结。(记者 高爽)

 

阅读
 
编辑:李静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