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吕文卫):7月1日起,沈阳115项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将全市通办。
6月29日,在沈阳市政府举办的沈阳市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尹玉砖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运行,“全市通办”各方面条件已日趋完备,拟于7月1日起在全市社区正式推行。
115项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
尹玉砖介绍,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房产、卫生健康、医保、工会、残联等7个部门的115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全市通办”事项范畴。
其中包括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待遇等5个类别的21项服务事项。按照“同一事项同一申报条件、同一办理流程、同一办理标准”的原则,建立统一的“通办”业务标准。
居民信息“一次认证 多点互联”
沈阳市民政局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开展好“全市通办”工作的重要基础。
目前,“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社会救助、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医保等8个业务系统和网上信访受理中心的对接,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索引项办理服务事项,受理居民诉求,相关数据信息实时同步到居民个人事项信息库,生成数据全部汇入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平台通过统一社区入口提供无差别受理服务,通过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了居民信息的“一次认证 多点互联”。
试运行期间,全市社区通过“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为居民办理服务事项16.5万件,其中跨区域办理338件,比对数据9.1万条,减少重复要件3.9万个,大幅节约了居民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
助力社区治理 促进为民服务
“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后,将从四方面为办事群众带来新体验。
一是更“省时”。通过压缩流程、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全市通办”让居民办事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
二是更“省事”。办事群众身份信息精准录入系统并自动识别,相关要件可复用、可共享,达到减材料、减程序、提效能的目的。同时,居民群众可实时查询办理进度、通知单、办理结果、办理要件等信息,每项服务可记录、可追溯、可监控。
三是更“省力”。以办理社区居住证明为例,居民群众原来只能在实际居住地社区办理,今后可在全市任意一个社区提交办理申请,由社区工作者将相关信息在线流转至居住地社区审核确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加盖有居住地社区电子印章的居住证明,居住证明上有专属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将居住证明保存在手机之中,以备不时之需。
四是更“省心”。全市社区将全面实行“信息化平台+全科社工”的组合,使“多口式”受理变成“一口式”受理,居民群众在社区综合受理窗口即可完成所有事项,免去到处问、到处找的麻烦。
附:社区便民服务“全市通办”事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