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庄河,一片金黄,稻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秋风习习吹来,掀起层层金浪,飘来阵阵谷香 摄影 王华
沉甸甸的玉米握在手中,农户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摄影 王华
田地里的玉米堆成了金色的小山,人们挑着农具,在田埂间来回走动 摄影 王华
到了“秋分”节气,乡村便热闹起来,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摄影 王华
丰收的喜悦和涌动着的希冀,让这个时节充满生机 摄影 王华
秋阳杲杲,大地上一派穰穰满家的丰收之景 摄影 王华
今日秋分,稻谷丰收进入倒计时 摄影 王华
金灿灿的稻谷是农民的寄托与希望 摄影 王华
近日,玉米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农户们趁着秋高气爽,纷纷在田间忙着收割 摄影 王华
翻开秋天的大地,读取丰收的表情。9月22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同时迎来了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丰收是大地的“信条”,是农民以一颗种子的过去与现在,记录时间的轨迹与重量。秋分的时节感、丰收的仪式感,把我们的注意力又移回了土地。眼睛回到地面,主角对换了——粮食作物、日月星辰,村里田间常见的大黄狗都不再围着人转,人要围着它们转了。如同摄影机回放改变了时间的方向,一切退回原点——粮食退回种子,鱼骨从餐桌跳回河塘,土豆把自己埋进地里……就像倒退着走路一样,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思考,使我们得以从熟悉的思维路线中跳离出来,从餐桌回望大地,透过食物的“乡愁”理解不一样的世界,想象澎湃的意义之海。
2020年在疫情和洪水夹击下,丰收来得尤为不易。而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裕,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丰收意义重大,事关国运民生。当前,全民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约,不等于节省。有的人很节省,但未必有节约意识。“约”指的是约束、简约,以自律节制、高效简约取代任性挥霍、铺张奢靡。同理,反对浪费,不等于抑制消费。有品质、有品位的消费,不仅不制造浪费,还能减少和避免浪费。实际上,我们所反对的浪费,与厉行节约的宾语是一致的——反对浪费粮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资源=节约资源……
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每个人浪费一点、放纵一下,都会给环境、社会造成巨大的污染或负担。以餐饮业为例,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物浪费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报告显示,全球每年食物浪费总量达13亿吨,全世界每年生产但被浪费的粮食所耗用的水相当于伏尔加河年流量的3倍,而生产这些粮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33亿吨。触目惊心的食物浪费背后,是水资源、各种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的巨大浪费。14亿人浪费一点点,抑或节约一点点,塑造的是这个国家不一样的未来。
从今天起,关心蔬菜和粮食,关心土地和河流……当我们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自然、环境、生命,去改善浪费、人与人的对抗与不信任,那时候,才有可能读懂未来写给我们的“信条”,做一个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人,诚实而努力地生活。(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