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2020-12-15 10:07:55来源:大连日报编辑:王伟嘉责编:冯钰颖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长海渔嫂:人勤快 日子就能“小康”

  12月中旬,农历“大雪”已过,“冬至”将到,进入到一年中大连海风最“无情”的时节,刺骨的海风一个劲儿地往海边人身体里钻。12月10日,记者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盐场村拉树沟一处海滩岸边,看到了一群迎着海风忙碌的人们。二三十名男男女女都穿戴着厚重的棉衣、棉裤、防水棉鞋、防水胶皮手套,在岸边进行着养殖加工操作。其中大部分都是渔家大嫂,她们捂得严实,尽管只露出两只眼睛,但头上艳丽的头巾却给冬季单调的海边带来生机与活力。

  四季不闲,按劳分配,一天工资最低100多元

  这个季节是海岛牡蛎分笼、栉孔扇贝收获的季节,渔家大嫂们坐在岸边的小马扎上,有的在“扩”扇贝丁,有的在给牡蛎装笼。尽管脚下、身上布满了鱼腥泥泞,但每个人都毫不在乎,说话间手里的活儿也不停歇,各自麻利地操作着。

  记者来到几位正在“扩”扇贝丁和海蛎子肉的渔家大嫂身边,只见大嫂拿起一个比手掌还大的牡蛎,用工具使劲在壳边撬开一个小口,将蛎刀从小口插进去一扭,坚硬紧实的牡蛎在渔家大嫂的手里不到3秒钟就破壳出肉了。“扩”扇贝丁的大嫂手头更是麻利,两下子直接将雪白的贝丁从扇贝壳里“剖腹”而出。这些“扩”好的扇贝丁、牡蛎肉直接在海边装袋称重,一斤一袋,这些大连人口中的“原浆蛎子”将直接发送到客户手中。大嫂们告诉记者,“扩”贝丁、牡蛎这样的活儿是“论斤计件”,大嫂们每“扩”一斤贝丁或者牡蛎肉,养殖户会付3.5元钱。通常每人每天能“扩”三四十斤,收入可达一百多元。看到记者们感兴趣地问东问西,大嫂们热情地邀请记者尝一尝这些刚从海里捞上来的牡蛎,其中一个大嫂仔细撬开一个牡蛎递给记者说:“尝尝吧,可鲜了,管够吃……”

  从米粒般大小的“小牡蛎”到鲜美的“大牡蛎”——他们辛勤养育了2年

  牡蛎分笼是大长山岛海域当前主要的养殖工作之一。记者看到,男养殖工人们正用养殖船从海上养殖区将挂在一根根尼龙绳上的牡蛎运到岸边,岸边的渔家大嫂们将绳子上的牡蛎拽下来,分拣清理后再放回到养殖吊笼中。养殖吊笼好像灯笼,一个吊笼有数层,每层好似一个房间,“半大”的牡蛎从吊绳上“搬家”进入到吊笼,再放回海上浮筏养殖四五个月。

  事实上,这些牡蛎是去年5月播的苗,一共要经过两年海上生长才能上市。将人工繁殖小米粒般大小的牡蛎苗附着在一元硬币大小的扇贝壳上,养殖工人们把附着着牡蛎苗的扇贝壳一个个夹在一根手指粗细的尼龙绳上,形成了一根根附着着小牡蛎的“吊绳”,再将数根吊绳固定在海上浮筏上进行养殖,这个环节叫做播苗,和种地的“播种”异曲同工。其间,随着牡蛎的长大,浮筏变得越来越沉,养殖工人们还要出海给海上浮筏增加浮力球;夏季,大量的海虹苗会附着在牡蛎养殖浮筏上,影响牡蛎生长,因此还必须将浮筏下沉到海面下一定深度,以躲避海虹附着;一年半后,当牡蛎在海上长到一定大小吊绳无力承担时,就要把牡蛎从吊绳“搬家”到吊笼里……“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和陆地上种地是一样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不同的活儿,经过两年扇贝才能养成。”渔家大嫂们告诉记者。一番操作下来,每一只鲜美的牡蛎,都是经过了养殖工人辛勤双手的精心抚育。

  有海鲜吃,有钱赚——海岛生活真挺好!

  海上或海边的户外工作,寒冷泥泞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劳动强度,没有给这些海岛劳动者带来抱怨,反而造就了他们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海边,来自大长山岛镇三盘碾社区顾家大姐、二姐正坐在一起给牡蛎分笼,她们从事的工作是按小时付酬劳,20元/小时,而且养殖业户负责“车接车送”,中午管饭。

  “这些年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的日子挺好的,丰衣足食,想吃什么都能吃上。在海岛只要勤快肯干,都能过上小康日子。国家兴旺,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能越来越好。”顾家二姐坐在马扎上,一边分拣着牡蛎,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顾家二姐的女儿在沈阳读大学,她和大姐平日里一起给养殖户打零工,日子充实还能有钱赚。

  “我们海岛人爱吃海鲜,几乎每天都吃。用海蛎子包着吃、做汤、炒辣椒、涮锅……没有海鲜吃饭没意思,我们海岛人从小就吃习惯了。只要有空我们还会去赶海,现在这时候‘波螺’可肥了,那些不用工作的老年人没事就去赶海。”顾家二姐说。“你看我们海岛人牙齿可好了,就是从小吃海鲜,各种营养素丰富。牙齿杠杠的!而且这些海产品都是绿色食品,没有污染。”顾家大姐自豪地说。

  和顾家姐妹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叫盖德琴的大嫂,35年前她和做司机工作的丈夫从丹东宽甸老家来到长海县工作。如今丈夫已经退休,唯一的孩子在深圳工作,家里在大长山也住上了楼房。闲不住的盖大嫂就经常组织左邻右舍的妇女到养殖场工作。

  “现在可适应海岛生活了,因为这里钱好挣!我们两口子一年退休工资5万元,再打点工,能挣两份钱。旺季一天工资就有300元左右,一年四季有活儿干闲不着。海岛人也好,实在,比陆地人好交,心眼好使。我一共7个兄弟姊妹,他们种地没有我在岛里过得好,都很羡慕我们的生活。”盖大嫂说,她一家人已经完全融入了长海当地的生活习惯,比如冬天她会给“俺家里的”买海参吃,“一天一根”。

  “岛里的养殖工作不容易,但我们都习惯了。有些八十岁的老人还跟着一起‘扩’扇贝丁,活儿也不累,老娘们儿坐在一起手头忙活着,说说笑笑,一天就过去了。比较重的体力活儿,一般都是男的干得多。也有女的出海在海上工作,那一天也是将近300元。工作辛苦,但有活儿干、有钱赚,大家发工资的时候最高兴!一切辛苦都值得!”盖德琴大嫂笑着说。

  一天采访下来,不管工作多么辛苦,几乎所有的海岛劳动者都对记者说:在海岛生活挺好的!

  1.长海渔家大嫂将海上养了1年半的牡蛎吊上岸,分别装到一个个吊笼中,再养四五个月就可上市。

  2.海岛女性吃苦耐劳,和男养殖工人一起出海,在海上进行牡蛎分笼工作。

  3.在岸边给牡蛎分笼,泥泞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却造就海岛劳动者坚韧乐观的精神。

  4.冬季海岛渔业生产忙,长海渔家大嫂在海边“扩”扇贝丁和牡蛎肉。

  5.海岛渔家大嫂在海上养殖船上进行牡蛎分笼工作。

  6.养殖船上两男三女五名工人,从早出海,带饭带水吃喝拉撒在海上,进行海上牡蛎分笼操作,一天工资300元左右。

  7.堆成山的吊笼前,渔家大嫂将装满牡蛎的吊笼缝合,缝合好的吊笼即将搬家到大海上。

  8.海边抬着吊笼的渔家大嫂,干起活来不输男人。(文 智曼卿 图 王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