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秀湖蒲河连水平 湖上明月共潮生 一池湖水领秀辽
“百里蒲河水,精彩在源头。”全长205公里的蒲河发源于铁岭想儿山,经浑南区古砬子村流入沈阳,在棋盘山秀湖蔚为大观,成就大河涌动之姿。
秀湖又叫棋盘山水库,1977年建成。空中俯瞰水库的形状如同草书“秀”字,所以命名为“秀湖”。正是有了秀湖,才有棋盘山风景区“三山一水”的大生态格局。秀湖水库水域面积5.04平方公里,蓄水量8020万立方米,如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形成沈阳最为秀美、水量最为充沛之地。沈阳的蒲河生态经济带起笔于此,从这里延伸到铁岭、抚顺地区,撑起大沈阳的北部生态走廊。
蒲河来历
有香蒲祛毒解瘟的传说
在棋盘山风景区内的烟雨台,每当细雨菲菲、山色空蒙,棋盘山湖面上的水雾袅袅升起与山腰间弥漫的云雾萦绕相连,云烟缥缈,如临仙境——这番景色被人们命名“秀湖烟雨”,位列棋盘山传统八景之首。云雾流转之中,青山若隐若现,随着云雾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轮廓,半明半隐,意境深远。
源源不断的蒲河水成就秀湖水库的蔚为大观,秀湖则成就了棋盘山景区的灵动。关于蒲河的故事,也随着河水流淌,流传至今。
相传沈阳东边原有一条“苦河”,人不能喝,马不能饮,种庄稼则不能活。当地人传说这是因为水底压着个“蛤蟆精”,因其是个酒色之徒总想霸占天鹅仙子,被山神爷压在了河底。“蛤蟆精”不服,每天在水里用它的“脓包”放毒,害苦了河两岸的村民。逢一年大旱,只有“苦河”有水,可水又黑又臭,急坏了众人。就在这时,来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手里抱着一捆“小棒槌”一样的仙草。小伙子将手里棵棵如箭的仙草分发给众人。只听他一声令下,大家将仙草投向河中,不一会儿,河水不仅变清了,还变得甘甜无比。
大家连连感谢小伙子,忙问他这是什么“仙草”。答曰,“此乃香蒲,可祛毒解瘟,永保此水风平浪静。”。从那以后,香蒲长满河堤两岸,周围村庄连年五谷丰登,村民为感恩,便称此河“香蒲河”,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蒲河”。
内外兼修
全省最美的生态之湖
清澈的秀湖水、连绵的棋盘山、茂密的林海,棋盘山风景区是很多沈阳人短途一日游的首选之地。水库1975年11月破土动工,1977年8月竣工。水库东西长3.63公里,南北宽1.5公里,水域面积为5.04平方公里,水库坝址以上河长34.2公里,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虽然秀湖的名字温婉灵动,但它作为一座中型山谷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通过洪水调节,守护着下游沈北新区、新民市、辽中区、长大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203国道等一系列重要城镇、交通设施的安全。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说秀湖是绿色沈阳的“东方明珠”也不为过。实际上,秀湖名字的由来不应仅只因形似,更因为它“内外兼修”。近年来,秀湖实现了环境治理、景观升级两步跨越,正在引领沈阳风光之“秀”,成为全省最美的生态之湖。为改善蒲河水质,美化村屯环境,分别在望滨街道四家子村和古砬子村建设两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在棋盘山水库上游古砬子、四家子两村建设钢坝闸、橡胶坝及跌水各一座,在此基础上建成两个生态湿地。此外,对棋盘山水库上下游13.4公里干流主槽依河势走向实施了拓宽疏浚,边坡及河岸采用植物防护,以保证生态要求。保护秀湖,就是保护整个蒲河流域的水环境,对秀湖自然生态的保护从未停止。2011年,浑南新区与棋盘山开发区合力在沈抚新城建设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棋盘山地区全面启动了治污、治水、防火三大工程,使秀湖在全省水系中率先实现污水“零排放”。
湖更秀美
15.4公里滨水慢道和一万棵“秀湖柳”
15.4公里的滨水慢道、湖光山色“云天水镜”的新八景、万棵柳树打造“秀湖柳”景观,去年起,人们发现曾经熟悉的棋盘山风景区正在不知不觉发生改变,身处其中的秀湖也焕发出新的生机。2020年4月起,浑南区全面启动棋盘山风景区4A保牌和提质升级工作,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棋盘山管理局和全区各相关部门组成的最高规格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棋盘山4A旅游景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通过提质升级,修复和重建景区标志性景点13处、新建景点7处,同时开展环湖秀植树活动,共计新栽植柳树1万棵,形成“秀湖柳”景观。
“秀湖柳”正是棋盘山景区“新八景”之一,此外,秀湖花海、云天水镜、钓鱼台、秀湖亭等景观,均与秀湖相关——绿柳成荫,湖面静谧,群山倒映,水天交融,秀湖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带给市民和游客惊喜。围绕秀湖修建的总长15.4公里的滨水慢道以“亲水”为主题,是利用环湖沿线地形地势和山林植被打造的环秀湖特色景观道。护岸绿道、浮桥、浅滩桥、水中汀步因势而造,让游人体会不同的亲水乐趣。湿地、山林、广场、平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被慢道串联起来,绘就一幅步移景异、舒心惬意的优美画卷。
2021年,棋盘山景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棋盘山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提升棋盘山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其中,将加大域内河道上下游及岸线地区和棋盘山库区生态空间环境治理,提升水资源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敏感点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林景结合的新生态保护链,重塑地区绿色基底。(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王月 摄影 王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