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
2022-05-27 10:12:15来源:大连日报编辑:黄非责编:石丽敏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11_attpic_brief

以牡蛎、海螺及蛤蜊壳筑成的竖穴土圹木椁墓——贝墓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07_attpic_brief

以牡蛎、海螺及蛤蜊壳筑成的竖穴土圹木椁墓——贝墓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15_attpic_brief

大连汉墓博物馆内汉墓原址陈列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19_attpic_brief

营城子汉墓群位置示意图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23_attpic_brief

金质龙纹带扣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27_attpic_brief

陶四合院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31_attpic_brief

铜承旋

大连汉墓博物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_fororder_res35_attpic_brief

铜承旋纹饰拓本

  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金质龙纹带扣和铜承旋、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壁画《墓主人升天图》、营城子汉墓群已发现最大单室墓实景……走进大连汉墓博物馆,仿佛打开了一部活化的大连汉代历史教科书。作为东北唯一的汉墓专题遗址类博物馆,大连汉墓博物馆的3000余件馆藏文物中,95%以上为大连本土出土。2010年10月建成至今,未满12周岁的大连汉墓博物馆充满活力。

  为保护而生的汉代文化展示区

  大连汉墓博物馆为什么建在营城子?这要从营城子汉墓群的特点和发掘历史说起。

  大连是东北汉墓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营城子汉墓群分布面积广、墓葬数量多,墓葬形制多样、种类齐全、时代特征显著,是东北地区两汉墓葬考古的重大发现。营城子汉墓群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中部,主要分布在202国道及铁路线两侧,全长约10公里。

  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壁画墓以来,营城子地区在生产生活中陆续发现汉代墓葬,特别是2003年前后,营城子地区在基本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汉墓。大连市文物部门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7年间,陆续发掘汉墓200余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套)。

  分布面积如此广、数量这样多的汉墓群应如何保护?这给考古工作者出了一道难题。

  大连市政府提出了修建汉墓博物馆的方案。几经论证,最终决定选取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墓葬就地保护,按不同比例恢复重建。博物馆建馆地点就选在距汉墓群约400米处、已“罩房”覆盖保存的几座墓葬所在地。建造的大连地区汉墓专题博物馆,集中展示大连地区两汉时期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与不远处的营城子壁画墓一起,组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汉代文化展示区。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下,2010年10月,大连汉墓博物馆建成开馆。2013年,营城子汉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文化在大连发展和繁荣的风俗画

  以牡蛎、海螺及各种蛤蜊壳筑成的竖穴土圹木椁墓——贝墓是如何修筑的?汉墓中为何出土了大量随葬的陶屋、家畜等陶质模型明器?如何理解汉代人“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思想意识和墓葬习俗?这些疑问在大连汉墓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汉风古韵——大连地区汉代墓葬文化陈列”中都能找到答案。

  穿行于1800余年前的文物之间,仿佛看到了两汉时期“汉文化”在大连地区逐渐发展和繁荣的历史。那时,大连地区隶属辽东郡文(汶)县、沓氏县管辖,是大连地区封建社会第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海运通道的开辟,进一步推动了大连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诸多汉城的修建,形成了十余处城邑中心,促进了大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在大连汉墓博物馆,不仅能看到文物真容,还能一睹汉墓实景——营城子地区已发现最大的单室墓。该墓建造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面积约36平方米,为贝砖木合筑的夫妻合葬墓。

  该墓发现于1999年3月,同年4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00年加盖圆形“罩房”保护。在“罩房”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光照、雨雪及空气流动对墓葬的危害,温度和湿度也相对恒定,必要时还可采取人工手段调节。大连汉墓博物馆建立后将其作为墓葬原址陈列,成为博物馆展示的重要一部分。

  “大连地区汉代服饰出土资料展”“大连地区汉代花纹砖专题展”等原创展览和“大汉雄风——中国汉画艺术展”“文·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等引进展览,令大连汉墓博物馆的展览更加丰富立体。

  科技考古与数字利用并重

  大连汉墓博物馆的建立,为大连汉墓乃至其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大连汉墓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于家砣头墓地》《大连广鹿岛——区域考古调查报告》等著作就这样陆续面世了。202座汉墓、董家沟发掘资料等正在整理中。

  2021年7月15日,通过工业CT扫描和三维成像,大连汉墓博物馆藏文物营城子汉墓金带扣主人的印章印文被成功识别,“辟邪”纽、阴文篆书“邵党私印”得以确认。大连汉墓博物馆计划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将采集DNA样本、植物考古、三维建模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今年的考古实践中。

  对馆藏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利用是大连汉墓博物馆正在做的规划。通过建立环境调控系统,采用技术手段,提升文物保存温度、湿度、污染物环境质量的及时感知和风险预控能力;配置环境友好型囊匣和柜架;对展柜进行改造……为文物提供安全可靠的保管和陈列环境。建立数字资源库;建设“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即珍贵文物数字资源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高精度、高真实度地留存文物信息,丰富展现形式。

  架起藏品与公众、学者之间的桥梁

  2021年10月,甘井子区沙岗子汉墓考古发掘工地现场,学生们探索的目光、好奇的提问让这里洋溢着求知的气息。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沙岗子汉墓考古发掘情况、大连地区汉代文物。在专业考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还进入探方,亲自动手,参加考古发掘。

  这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大连汉墓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次面向青少年的公共考古活动。“通过举办公共考古活动,进行考古知识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是大连汉墓博物馆馆长张志成的心愿。

  举办讲座,现场制作汉代瓦当拓片,为学校、社区等送去大连地区汉代文化知识展览……一系列活动正在进行中。

  大连汉墓博物馆的定位悄然发生着改变。除展示汉墓原址及出土文物之外,从开始时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基地,已经成长为现在进行文化教育与服务的场所。“大连文化根植于一片沃土之上,大连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张志成说。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7万年前已有人类在大连地区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以小珠山遗址为代表的不同时期考古文化在大连地区分布广泛,并与山东半岛存在密切文化交流。青铜时代是大连地区青铜文化繁荣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战国时期燕置五郡,大连地区隶属辽东郡管辖。秦朝统一全国后,沿袭燕制,仍设辽东郡,为大连地区的社会经济繁荣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通过汉墓博物馆的展陈、研究和活动,架起藏品与公众、学者之间的桥梁,把大连古代文化以汉代文化为纽带串联起来,让大连人知道自己的根脉在哪里、自己的历史是什么。

  攻略

  大连汉墓博物馆于2010年10月建成开馆,2011年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该馆为2008年度、2009年度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投资近1500万元,占地面积4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展示营城子地区汉墓原址及出土文物,成为展示大连地区悠久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

  交通:大连市内乘1101路、2003路至沙岗子站后步行约7分钟。

  延伸阅读

  金质龙纹带扣

  2004年营城子第二地点76号墓出土,为东北地区首次发现。长9.5厘米、宽6.6厘米,重38.27克。一端呈马蹄形,另一端近方形,弧首平尾,略收窄。宽端有弧形孔,内有活动的扣舌,背面用金环拴住边缘内折,折边穿有19个针孔,用于把革带缝在腰间。

  金带扣表面饰有十条龙纹,中间一条大龙,九条小龙环绕其两侧,是目前已发现的汉代龙纹金带扣中龙纹最多的一件。龙的脊背均用细如粟米的金珠焊接而成,龙角、龙须和龙舌清晰可见。带扣表面镶嵌水滴状绿松石,周边镶嵌菱形绿松石。

  带扣采用了捶鍱、模压、扭丝、珠化、焊接、穿孔、掐丝、镶嵌等工艺制成,体现了汉代掐丝焊缀金珠工艺的成熟,是汉代金器精品。佩戴这件带扣的人在当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陶四合院

  2005年董家沟汉墓出土,四合院式,由门房、东西厢房、正房及围墙组成。院落大门有两条看家狗,院内有马、羊及食槽等,还有磨、俎、水斗等模型。该文物是东汉地主豪强生活的反映,体现了汉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铜承旋

  2003年营城子第二地点76号墓出土,为东北地区首次发现。口径42.8厘米、底径39.4厘米、通高9厘米。“承旋”即“案”,其上常置一尊,是当时贵族宴饮活动的重要器皿,同时也是主人身份地位的体现。

  此铜承旋呈圆案状,盘较浅,下有三足,为人面熊身,作蹲坐顶案状,盘面阴刻《仙人神兽瑞禽图》。图内区以柿蒂形图案为中心,环刻双凤和龙虎;外区以树纹为界分成四部分,仙人、羽人和龙、虎、麒麟、鹿、野猪、凤、瑞鸟等珍禽异兽。图案精美繁缛,全部为手工錾刻,其制作工艺采用翻模、合范、组装和焊接技术。(文 苏慧慧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周代红 摄影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钟启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