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辽宁绥中县九门口长城,是保存至今的明长城中唯一的水上长城,号称“京东首关”,是蓟镇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日前记者走访九门口长城时发现,古人因地制宜、独具匠心,将军事防御设施建造得甚为巧妙,据当地专家考证,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将、明开国功臣徐达主持设计建造的。
九门口长城高10米,有九道水门,水门的上方叫城桥,长110米,宽23米。站在高大雄伟的九孔城桥上,绥中县九门口长城管理处资深讲解员李洪霞向记者介绍,九门口城桥平面实际呈菱形,即内外两面都是尖形墙体,这样可以减小河水对城墙的冲击力,上游在桥墩处起到分水的作用,能更好地保护桥墩和长城。除了分水减压的作用外,每个尖形墙体上都修有垛口,打仗的时候可以形成交叉火力,使城下敌人无法靠近水门。
指着对面山上的旧砖石,李洪霞说,479年至502年北齐时,这里已经修筑长城了,那里现在还有北齐长城遗址。当时修造了六道直形水门,已经被水冲毁。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总结以前失败的经验,将水门移到下游,修筑了九道尖形墙体水门,可见徐达骁勇有谋,不仅能带兵打仗,在建筑方面也是专家。
据当地专家考证,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亲自率燕山卫等卫所的官兵1.5万多人,修筑了明长城的32座关口,九门口即“九门口关”,是最东边的关口。徐达主持修建九门口长城后,九门口成为重要的关卡和门户。
“十门缺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进九门,十人九断魂”,因为九门口的军事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曹操在河北大败袁绍后,东征乌桓,追杀袁绍的残余势力,就有一支人马,是从这里经过;公元1644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主动献关降清,并联合清兵与李自成鏖战“一片石关”,也是在这里上演。
2002年,九门口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挂牌地,为东北地区第一家。(文/图 商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