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国兴 我的歌声里
老兵简介
曾国兴
汉族,湖南长沙人,1934年生,1949年参加革命,1955年入党。1950年10月入朝作战,时任第39军116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在三八线马良山地区参加坚守防御作战,1952年11月参加朝鲜西海岸反两栖登陆战备,1953年5月回国。离休前任辽阳军分区司令员。先后多次被军地评为“先进离休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初夏的一天,抗美援朝老兵曾国兴的家中传出阵阵歌声。据曾老回忆,当年战斗不吃紧时,在不暴露目标的情况下,战友们会轻声唱歌,彼此鼓励。离休后,重温这些经典曲目也成了他晚年生活中最快意的时刻。
曾国兴今年88岁,身体康健,思维敏捷。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那些年走过的路、唱过的歌、打过的仗,在老人的叙述中,就像电影画面一般浮现在记者眼前。
歌声伴我去参军
谈及自己的军人情结,曾国兴笑谈道:“上学时正值放假,解放军46军一个营驻在我们学校,我和几个好奇的同学总是过去偷看他们,还没靠近,就听见他们在唱歌。我从没听到过这么好听的歌声,特别鼓舞人心,具有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气势,我心想‘这个队伍的精神面貌竟然这么好’。走近观察,发现他们军装整齐、官兵一致、言行得体,便萌生了参军的想法。后来我又知晓了解放上海时,解放军睡在街头的故事,心里很受触动,觉得这支队伍很可靠。”
“受到解放军歌声的触动,1950年4月,军队招兵,我终于实现了参军的梦想。参军后我们部队驻扎在河南,直到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7月初,曾国兴所在的部队被中央军委调往东北驻扎。那时候天气正热,曾国兴在警卫营做文化教员,驻扎下来之后就开始进行射击、投弹、战术、爆破等训练。“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于是我主动去学习这些基层战术,也为我日后上战场做了准备。”同年8月,曾国兴被派到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干部训练班学习。
几个月后,领导征求曾国兴的意见——愿意留下就改为空军,而想要作战就入朝参战。曾国兴毅然选择了后者。
强渡刺骨临津江
“印象很深的一次经历是第三次战役,按照中央军委下达的指示是打过三八线。三八线上有一条江,叫临津江,志愿军想突破三八线,就必须通过这条江,但当时桥梁已被炸断,冰面也被炸碎……”
1950年12月31日黄昏,临津江北岸,一发发炮弹划过天际,呼啸着飞向临津江南岸,拉开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三次战役的序幕。伴随着一声声炮响,敌军阵地上炮火升腾,志愿军将士们看到炮弹准确命中敌军阵地,兴奋地振臂高呼,更是不顾江水寒冷刺骨,跳入江中,渡江冲锋。“战士们一边打枪一边前进,江面一二百米宽,平常可能几分钟就过去,但这一次却异常艰难。过江后,脱鞋的时候我发现,鞋子已经冻在了脚上,但‘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也终于被击破。”
本来少年,此去一生。很多战士用最好的年华,写下民族永恒的记忆。“近年来回归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有很多都是39军的战友。”曾国兴说。
机智果敢脱险境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爆发。曾国兴所在的连队伤亡接近三分之一。“打了三次大战,很多同志负伤甚至牺牲了,所以领导决定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我也从原来的宣传工作转到战斗第一线。”
“第一次跟连队参战时,我们的任务是攻占美军的一个山头,领导让我带领炊事班作为救护队。”到达山顶战壕时,指导员让曾国兴和三位战友护送一位伤员下山。
当时正值黑夜,对返回营地的路线,曾国兴说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回去的路不是一条直线,我们的阵地和敌人的阵地是犬牙交错的,而且还是晚上,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出发。”走着走着,曾国兴发现不对劲,“当时我们阵地上的草木都被敌人轰炸没了,但是我们越走草越深,还有很多树和非常完整的铁丝网。我就对大家说,千万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就要进到敌人的阵地了。”
大家立刻停止前进就地休息,准备天亮一些再找回去的路。失血过多的伤员冷到发抖,曾国兴又号召大家把仅有的单衣脱下为伤员取暖。就这样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他们终于回到了救护所。
“当时,连队已经开始清点人数,准备开追悼会了,大家以为我们牺牲了,所以当领导看到我们回来,是又惊又喜。”回到阵地,曾国兴才发现,他的军裤已经被铁丝网刮得破烂不堪,胶鞋也被敌人的弹片炸开。
幸躲美军黑子弹
由于敌我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在“坚守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志愿军采用了“零打碎敲牛皮糖”的战术,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冷枪冷炮运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了。
“那时候我们还不懂狙击作战,也没见过狙击枪。”曾国兴回忆,“部队里的神枪手拿着普通步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观察阵地对面的敌人,发现敌人一冒头,就突然来一枪。”
没有狙击专用的伪装衣,神枪手们冬天就披一条白床单,夏天就用青草树枝遮蔽。“在狙击作战中,最惊险刺激的莫过于两名狙击手之间的生死对决了。”与美军狙击手的遭遇,是曾国兴在战场上最危险的经历之一。1952年6、7月份,116师守在三八线中部的马良山地区,一天,通过敌军狙击手控制的重点地带时,曾国兴低头弯腰经过,只听一声枪响,敌军子弹飞过。看到对面开枪,我军阵地上隐蔽的神枪手立刻开枪回击,只打了一枪,对面就没了声音。“敌军狙击手应该是中弹了,那真是分秒之争,你没打中敌人,敌人就打中你,很少有开第二枪的机会。”曾国兴说。
“我军的‘冷枪冷炮’给予敌军很大震慑,导致敌人不敢露头,不敢在阵地上大摇大摆地走,想出来只能靠爬行。”曾国兴说,“敌人被打怕了不出来,我们就引蛇出洞。一旦对方暴露一点位置,神枪手就一枪打过去。”
人生旅途再出发
在采访的最后,曾国兴主动拿出一把他珍藏多年的勺子。“它可是文物,是由美军飞机残骸铝片制成的,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曾国兴说,“这是我在马良山地区参与防御作战时发生的事情。1952年秋天的一个清晨,美军数架飞机向志愿军的防守阵地猛烈投弹,其间志愿军的高射机枪也吐着火舌,向美军飞机扫射过去。在身边战友的呼喊声中,一架美国飞机倒栽着摔落到我们阵地的后方。几天后,一个战友给了我一把勺子,还颇为神秘地说:‘这个勺子可老金贵了!是用美国飞机残骸做的!’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是有位战友以前在家当过铁匠,他把美军飞机残骸收集起来,用木头做成模子,把飞机的铝制残骸做成了一把把又大又实用的饭勺。这是我从战场带回来的唯一的战利品,每到吃饭时,我都能想到,我们打掉了美军飞机,想到我们的胜利、战士们的智慧,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曾国兴说。
如今的曾老已88岁高龄,这把勺子也伴随着他从青年步入了耄耋之年。现在的曾老仍发挥着余热,多次在扶贫救灾、支援贫困山区行动中出钱出力。近年来,仅为希望工程就捐出善款30余万元。“我1950年到沈阳,中间离开过几次,从1960年至今,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沈阳工作和生活,所以沈阳是我真正的故乡。我愿意尽我的微薄之力,为沈阳、为有需要的人作一份贡献。”
回望70多年前的岁月,血染沙场的故事从老人口中讲出,那么波澜不惊。“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备好,部队要出发。”唱着战士出征时的歌,曾老说,“我对生活的热爱都在我的歌声里,虽然已年近九十,但我依然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再出发。”(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禹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