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基层难题 看辽宁法院“强基工程”答卷
2022-12-29 15:01: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巍责编:卢佳静

  截至2022年12月,辽宁高院共解决基层发展难题633个,院领导对口帮扶的9个法庭已经达标,其中6个法庭成为示范法庭。

  为着力解决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发展中的短板弱项,2022年,辽宁高院党组统筹三级法院聚力打造全面强化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的“强基工程”,推动初始案件质效提升,促进基层社会治理。2022年1至11月,全省基层法院审判质效指标整体向好,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破题:高标准顶层设计 坚持“长谋划、短安排”

  辽宁共有128家法院,其中,基层法院有110家,下设297个人民法庭。基层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占全省法院案件数量的绝大多数。辽宁高院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省法院重点工作,专门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郑青为组长的全省法院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和人民法庭建设工作专班,召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部署会、推进会,体系化谋划、工程化推进、“专精实”落实。

  辽宁高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对3年规划进行总体安排,明确9个方面44项任务,个个聚焦短板不足,回应基层关切;出台人民法庭“五化”实施办法,全省人民法庭将在3年内分三批全部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法庭管理规范化、诉讼服务便民化、司法办案智能化、文化建设特色化“五化”达标;在此基础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7个方面明确示范法庭的争创标准制定,带动人民法庭审判工作整体跃上更高水平。

  为使薄弱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在3年内“脱薄向强”,辽宁高院还出台《院领导基层联系点工作规定》及实施方案,明确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等4项任务,建立蹲点调研、清单管理、跟踪问效等8项机制。辽宁高院15位院领导受领党组强基“军令状”,与15家基层法院和14个人民法庭开展“点对点”调研帮扶,中级法院建立院领导基层联系点144个,打响一场“省院主导、市院主抓、基层院主责”的强基攻坚战。截至2022年12月,辽宁高院共解决基层发展难题633个,辽宁高院院领导对口帮扶的9个法庭已经达标,其中6个法庭成为示范法庭。

  全省法院开展“赴基层大调研”活动。据统计,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底,辽宁高院全体院级领导累计赴基层法院、人民法庭蹲点调研149次,走访代表委员等277人次,征求各级法院意见1000余条。

  解题:“四面出击”补短板 基层质效稳提升

  此外,全省法院开展审判质效“面对面”评议500余场,上级法院院领导结合分管条线工作,与下级法院院长面对面找问题、提对策,一体化、精细化、闭环管理共同提升审判质效。

  辽宁高院印发指导意见16个,编制类案审判白皮书51份,开通法律问答微信平台,加强对下业务指导,基层法院感受颇深。作为全国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省份,辽宁高院改革中期报告引起各方关注,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提级审理,对中院下沉到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由院庭长担任审判长,发挥专业法官会议把关作用,实现绝大多数案件化解在基层的初衷。

  辽宁高院打造辽宁智慧法院新模式,建立了法官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审判效率,让诉讼服务更便捷,智慧法院建设水平连续3年位居全国法院前列。“区块链在线审判中台”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创新案例,“互联网综合业务平台”“庭审云平台”被法治日报社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创新案例,“辽宁法院全域诉讼新模式”被中国电子政务年鉴编辑部评为智慧法院典型案例。

  辽宁省委大力支持法院推进“强基工程”,一次性为60个人案矛盾突出的基层法院增编537个。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辽宁高院协助完成基层法院院长换届调整,积极协调解决保障服务群众设施、人民法庭智能化建设、安保等资金4.88亿元。

  辽宁高院统筹调整优化全省人民法庭布局,设置乡村、城乡结合、城区法庭297个,同时利用社会资源设立了65个巡回审判点、36个专业化法庭,实现了法庭司法服务全覆盖;建立法庭干警培养和优先使用机制,构建符合法庭工作特点的审判团队和运行模式;按照“一庭一策”要求,建立法庭管理等制度;积极开展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活动,满足群众对“家门口法院”的期待。

  点题:审判质效提升 司法服务高质量

  辽宁高院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强化源头治理相关要求,及时出台实施意见,对全省中级、基层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人员、经费、场所、机制等进行规范。2022年7月至11月,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同比上升84.89%,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2022年7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的决议》。(文 张丽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