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海底隧道实现国内首例“实体+数字”双产品交付
2023-05-09 11:27:03来源:辽宁日报编辑:黄非责编:李胜兰

  原标题:大连湾海底隧道实现国内首例“实体+数字”双产品交付 用“数智”赋能打造百年精“隧”

  5月1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式建成通车,这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全国首条自主设计施工的柔性节段式管节沉管隧道。其在建设过程中,创下我国乃至世界沉管隧道施工史上多项“第一”和“之最”。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评价道:“项目形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世界沉管隧道建造贡献了中国力量。”

  大连湾海底隧道及其延伸工程也是大连市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这条交通大动脉有效破解了大连 “C”形交通瓶颈,构建起大连湾南北两岸5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城市功能,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

  整个工程从2013年确定沉管法工艺到建成通车,历经十载,备受各方关注。记者通过实地体验及与建设者交流,深入了解到这项超级工程的“实”与“智”。

  改善交通生态 “蛟龙”潜底破解交通瓶颈

  “从大连湾南岸到北岸,车程从将近1小时缩短到5分钟。我感觉每天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半小时。”家住大连东港商务区,在甘井子区工作的王静说,海底隧道的通车,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由于地理特点,大连的中心城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在内,整体空间形态大体呈“C”形。因为被大连湾分隔,南北方向通道少,一直以来,进出城市的快速通道只有东北快速路、东联路,交通拥堵日益明显。其中,大约10公里长的东北快速路在早晚高峰期,通行时间常常要在1小时以上。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建成后,为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通过“向海问路”破解了“C”形空间结构形成的交通瓶颈,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南北方向交通不畅的问题。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主线全长约12.1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部分全长约5.1公里,最低处在海面下30多米。双向六车道,主线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隧道南岸设有3个出入口,隧道北岸设有1个出入口。

  5月7日,记者做了实地体验。驱车从大连湾海底隧道最南端的港隆西路入口驶入,隧道内路面平整,通风良好,视线清晰,凉爽舒适。地面上的路线导向,为驾驶员辨别方向与选择路线提供方便。按照隧道内设定的60公里/小时速度北行,5分钟便驶出了海底隧道北出入口。目前延伸工程已建成“三桥一隧”,根据现场交通指示牌,可驶入光明路隧道,继续向北通过光明路和三座互通立交桥,可分别去往金普新区、沈海高速口等方向。从中山区出市,仅需15分钟至20分钟,极大地缩短出入主城区时间。

  作为大连市快速路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湾海底隧道及其延伸工程打通了中山区、西岗区与北部城区的连接,串联起东港商务区、梭鱼湾商务区及老甘井子居住区、泉水居住区。同时有效减轻了东北路和东联路交通压力,使车流在整个城市路网中分布更均衡、合理,大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不仅改善城市交通生态,大连湾海底隧道如“蛟龙”潜底,架设的南北通途还是一条促进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连通南岸东港商务区与北岸甘井子区、金普新区,将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

  国内首例“实体+数字” 双产品交付沉管隧道工程

  “既有工程项目肉眼可见的‘实’,又有数字化赋予的‘智’,大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首例‘实体+数字’双产品交付的沉管隧道工程。”在大连湾海底隧道管理中心的巨屏前,中交一航局数字化建设负责人乔朝起说。

  乔朝起介绍,作为连接南岸核心城区和北岸发展沃土的交通新干线,海底隧道建成后会成为大连市最繁忙的交通线路之一。基于项目重大意义和作用,项目启动之初,建设团队便提出了既要高质量建设实体工程,又要高水平建设数字化工程的目标。

  经过团队集中攻坚,确定了“一模型、一中心、两平台”数字化工程方案。实体工程模型大到每节沉管、小到每盏照明灯都能立体呈现;数据中心完成施工参数、产品数据、采购信息、运行信息等工程建设全要素信息归集,成为项目的“记录仪”和“追溯器”;数字化交互平台和综合指挥平台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展示,为海底隧道建设和后期运营提供强大智慧支撑,实现全程可视化。

  在长约4000米的隧道管廊内,安装了约上万个部件。一类是感温光栅、水温检测、电能质量检测、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装置;另一类是照明、通风等智能运行设备。

  驾驶者对隧道内灯光的高情商表现感受最为直接。隧道内所安装的照明灯均定制了调光控制器,通过洞内、洞外的感光传感器,灯具能适应一年四季的光感变化,适时调整海底与陆域色温、色差,还能按晴天、阴天、雨雪天、雾天等不同天气以及清晨、傍晚、白天、夜间等不同光照强度,及时调整隧道内灯光亮度,达到“高智商”“高情商”合一。

  发生火灾时,烟雾传感器及时将探测数据传输到指挥平台产生报警信息,管理员启动应急预案操控海隧风机、消防喷淋头等设备实现远程控制、消除灾情。若隧道内出现交通事故等问题,数字化平台会准确反馈给交管部门,结合广播对现场车流进行远程指挥疏导,确保海底隧道通畅运行。

  另外,目前大连湾海底隧道内外已完成无线网络覆盖,车辆进出隧道4G、5G信号无缝衔接,能充分满足双向六车道在最大容量话务下高质量语音、数据、视频用网需求。

  大连湾海底隧道设定使用年限为100年,在蔚蓝的海水之下,这条充满智慧的海底巨龙仍在持续进行数字赋能,确保百年精“隧”历久弥新。(记者 吕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