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
2023-08-08 17:15: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巍责编:尹红燕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杨薇):近日,在位于新民市兴隆堡镇的十月稻田集团生产车间里,一排排自动化设备正在进行计量、筛选去杂、去壳,抛光等工序。一侧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着设备运转情况。

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_fororder_八八新民1

十月稻田种植基地 供图 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

  “为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车间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机器及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交付的及时性。”十月稻田负责人说道。

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_fororder_八八新民2

十月稻田集团自动化生产车间 供图 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

  农垦化的种植技术、“先正达的管理手段和十月稻田的销售渠道,开辟了现代农业新赛道。

  而在新民市胡台镇西公太村,清一色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村路两旁绿化树木错落有致。

  西公太村有居民535户,总人口1532人,总面积3.47平方千米。自从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村里所有土路铺设了沥青路面,安装了路灯;改造村臭水沟170延米、边沟3500延米;绿化道路两侧4000余延米,整修村部广场800余平方米,种植花卉6000余延米。

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_fororder_八八新民3

西公太村的公路 供图 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

  “以前路边都是臭水沟、垃圾堆,车在前面走,尘土后面扬,一下雨更是烂泥巴路没法走。现在每天有人打扫,环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村民黄恩志见证了村里的变化。

  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开拓大市场。近年来,新民市锚定“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冲刺全国百强县”的战略定位,全面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以“数字+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沈阳市委常委、新民市委书记马原介绍道,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美好生活、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市兴隆镇弓匠堡子村是新民市电商示范村,今年年初,该村党支部创办的新民市弓匠鑫鸿利种植业专业合作社揭牌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营。

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_fororder_八八新民4

电商助农直播平台 供图 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

  弓匠堡子村以村特色农作物大果榛子加工为产业发展主线,推动大果榛子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实行产、销、加工一条龙模式,达到“建立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经济的双增收。

  三年来,新民市始终坚持深入理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_fororder_八八新民6

新农村镇靠山屯村 供图 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

  从2021年7月开始,新民市谋划建设数字乡村平台,构建“1+1+N”数字乡村架构体系,即1个云底座、1个数字底座,以及基层党建管理、数字乡村小程序、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户生活、普惠金融等21个应用场景;2021年11月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当年年末,在全省首家推广“一棚一码”产品溯源技术,成为数字“孪生农业”试点。

  着眼买东北卖全国,新民将农业转向全产业链发展,以工业化思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复制推广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生猪、大米与杂粮、渔业全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以秋实农业种苗工厂为基础,积极推广科技育苗,普及农业新技术,打造孪生农业、数字农业,推动现代化种植业发展;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延伸壮大“土特产”富民链,充分发挥新民作为十月稻田、玖龙纸业等企业东北原料基地的节点作用,扩大道路、土地、物流、加工等产业基础优势,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近两年,新民市获批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辽宁省新民市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子_fororder_八八新民7

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 供图 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

  今年上半年,新民市GDP增长4.5%,规上工业增长4.8%,税收增长45.8%,固投增长1.8%,社零额增长13%,主要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并保持三年稳定增长,在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晋位5名,进入50强。

  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条件、新环境、新任务,新民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协调推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探索走出一条协同发展新路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