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友人在中秋遇上“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承办的“四海同心 一起过节——五洲共明月 同心庆团圆”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爱尔兰、德国、美国、叙利亚、也门、伊朗等国家的6组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
6组家庭参加活动 摄影 贺然
活动现场邀请了4位非遗传承人,分别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氏面人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于启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凤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冯元平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元平,李氏民间掐褶纸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李雪。在活动上,4位非遗传承人给外国友人展示了辽宁非遗人的匠心之作。
于启全现场展示了面人技艺中的绝技“速塑”。速塑就是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人物的神态特色,捏出作品,指掌之间就能赋予面人儿灵动的活力。
来自德国的7岁小朋友李溶赋澌穿着一身汉服的样子,很快就在于启全的手指间复刻出来。
于启全(左)为德国小朋友李溶赋澌制作面人 摄影 贺然
“我穿上汉服好像嫦娥呀,就差一只小玉兔了。”李溶赋澌话音刚落,坐在旁边正在熬糖的李凤艳立刻招呼李溶赋澌坐到她旁边,“来,我们来做一只小玉兔怎么样?”
李溶赋澌(左)跟李凤艳学画糖画 摄影 贺然
李凤艳以勺为笔,手把着李溶赋澌的手,很快用糖浆“画”出一只“小玉兔”。
剪纸技艺也吸引了从也门来中国留学的三兄弟,他们跟着冯元平认真地学习剪“喜”字,看到手中的纸片剪成了“喜”字,他们惊呼“不可思议,像变魔术”。
来自也门的三兄弟跟冯元平(右二)学剪纸 摄影 贺然
也门三兄弟之一的启航展示自己剪的“喜”字 摄影 贺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在中秋燃灯的习俗,圆圆的灯笼也象征着团圆。”李氏民间掐褶纸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李雪,在教大家制作灯笼时,介绍了中秋的民俗。
李雪(左)教大家做灯笼 摄影 贺然
来自爱尔兰的帕特父子俩一起制作灯笼 摄影 贺然
当听说灯笼上的每一个褶皱都是李雪亲手折的,大家鼓起了掌。“每一个褶皱都这么匀称,我以为是机器做的呢,中国人的手艺太棒了。”来自爱尔兰的帕特竖起大拇指。
“其实,每一门传统手工技艺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中国的技艺需要传承下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李雪老师说。(文 祝洪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