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办好民生实事清单
2024-03-13 10:10:19来源:辽宁日报编辑:王巍责编:蒋硕

  1.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帮扶7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释放惠企减负政策红利20亿元以上;“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18万次以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0万个;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0%;18—45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比例达到71%;开展补贴性培训20万人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2.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3.实施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10个以上;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推行低保对象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自愿集中照护服务;启动老年人助餐服务;为在普通全日制专科以上中高等院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发放助学金1万元;为71万名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分别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推广骨灰免费海葬,新增3个市、县公益性骨灰堂。

  4.国家及省级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类达到550个以上;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到70%;优化医保支持生育政策措施,取消住院分娩医保起付标准。

  5.新增残疾人就业1万人;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6万户;为8000名14岁以下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6.完成16个县(市、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学生39万名左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58%;落实省以上学生资助资金24亿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7.新建不少于100个临床重点专科;组建118个市、县(市、区)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建强乡镇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79所;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3.8个。

  8.开展公益惠民演出1000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100场;举办博物馆主题展览45场、主题社教活动2800场;建成14个对公众开放的长城文化展示点。

  9.建设农民健身器材600套、城市智慧健身器材200套、笼式足球场60个、乒乓球台800个。

  10.新建5G基站2万个,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100%。

  11.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4405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12.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建设 “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500公里,改造公路危旧桥梁360座;对具备条件的限速每小时8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进行提速改造,完成改造150公里;推广应用适老化低地板公交车120台。

  13.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

  14.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

  15.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不高于0.7%;地表水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定在78.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定在33%以上;完成46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16.实施废弃矿山复绿行动,治理废弃矿山13.4万亩;完成造林面积110万亩、村庄绿化植树300万株;实施草原生态修复24.6万亩,完成防沙治沙10万亩。

  17.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00个;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4600公里;建设完整社区试点32个;对城市人行道、景观设施、市政标识、园林绿化等进行适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出行和生活;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工作,持续提升供热质量;纳入国家 “保交楼”计划的房屋全部完工交付。

  18.提升改造小作坊1200家;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数量达到7.9万家。

  19.压缩居民身份证制发时限,根据不同邮寄区域缩短至少2个工作日;实现居住证、临时身份证明、犬证、保安服务证等证件电子版使用服务,方便群众携带;在全省1219个派出所开通补换领驾驶证等17项车驾管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进一步提高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资金返还金额;扫黑除恶有效线索核查率达到100%。

  20.对符合条件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及临时遇困家庭实施救助;根据物价上涨幅度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提升公益岗、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能力,实现脱贫人口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5.6万人以上,统筹做好产业帮扶、政策兜底等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大财政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支出的占比不低于75%,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