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以自信包容建设“喜剧之城”
2024-06-12 10:02:39来源:新华网编辑:王巍责编:蒋硕

  新华网沈阳6月11日电(赵健彤)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网红”城市沈阳是与笑声相伴的。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6月7日至11日在这里举行,喜剧电影展映、喜剧人采风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从工业文化的匠心气质到“听劝”“宠且”的文旅形象,沈阳不断为自己的文化属性加码,用自信和包容的城市品格擦亮一个又一个文化品牌。

  而这一次,沈阳选择了喜剧,喜剧也选择了沈阳。

沈阳以自信包容建设“喜剧之城”

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启动仪式现场 供图 受访对象

  “笑声”中凸显自信包容

  去年冬天,沈阳文旅强势“破圈”,吸引不少游客体验打卡。但美食美景之外,最让人惊喜的,是沈阳的城市气质——乐天自信,豁达包容。

  “来了沈阳,要啃个鸡架搓个澡,逛逛故宫起个早……”

  “往里走往里靠,站台黄线外不是你们的跑道……”

  出租车上的的哥的姐、火车站台上的工作人员、街边的小商贩……随口就能来上一句段子,说话就是节目,句句都是包袱,配上自带喜感的东北口音,一开口就笑点十足。

  经历过转型的阵痛和发展的低潮,乐观的沈阳人依然豁达,用幽默的语言体系调侃生活和现实,而这份底气恰恰源自于这座城市的自信和包容。

  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开闭幕活动总导演林振宇对此深有感触:“沈阳是一个很快乐的城市,我在沈阳的机场、出租车、饭店里都能听到非常幽默的语言,沈阳人已经将幽默和喜剧精神融入骨子里。”

  正如喜剧电影传递出的情绪价值,“笑声”背后是对生活和现实深刻洞察后的释然和调侃,以及乐观积极且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自信包容的沈阳正和喜剧电影一样,成为越来越多人放松身心的选择和疗愈心灵的“树洞”。

  林振宇介绍,此次喜剧电影周开闭幕活动,在舞美设计上使用了太阳花的概念,“想让大家体会到喜剧电影不光给人欢乐,还能给人温暖和希望,就像沈阳这座城市一样。”

沈阳以自信包容建设“喜剧之城”

喜剧电影展映现场,观众与主创互动。受访对象供图

  “笑声”中厚植行业沃土

  任何文化的流行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喜剧文化更不例外。

  东北的地域特点,让当地文化更加多元,而这种多元性为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沈阳地区的“地方戏曲”,包括奉天落子、二人转、沈阳相声、东北大鼓、评书、大秧歌等,也成为喜剧艺术的“催化剂”。

  在浓郁的喜剧文化氛围影响下,沈阳走出了多位观众熟知的喜剧演员,沈阳风光、沈阳方言也成为一些喜剧电影的重要素材。

  从城市文化中“采矿”的自觉,让喜剧与沈阳共生共融。

  正如沈阳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白清秀所说:“沈阳更凸显、符合当下的喜剧符号定位,东北喜剧中的很多内容一出来,就是很对味儿。而且对于创作来说,我们不用煞费苦心地去寻找有关喜剧的创作灵感,只需要认真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可以了。”

  如今,沈阳以喜剧电影为媒,正着力打造喜剧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厚植喜剧行业发展沃土,为喜剧人才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加喜剧电影周的相关专家表示,沈阳喜剧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地域文化融合、技术创新多样化、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以及培养与引进人才等,通过这些努力,沈阳喜剧电影将会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沈阳以自信包容建设“喜剧之城”

  “笑声”中打造城市IP

  近年来,国内喜剧电影以“主导票房”的迅猛发展趋势,奠定了在电影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颂表示,办好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对于进一步推动辽宁、沈阳电影产业发展、助力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全面提升城市IP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的海报中,两张热情洋溢的笑脸构成的正形与沈阳地标建筑彩电塔呈现的负形实现了巧妙融合。

  设计团队代表、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表示,海报展现了沈阳人民乐观积极且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而喜剧电影周Logo整体呈放映机的形态,光线投射在文字之上,就像是启动了城市的活力之源。

  “这个设计阐释了沈阳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沈阳人民的欢乐幽默以及人与城市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要让全世界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沈阳的独特魅力与活力。”赵璐说。

  沈阳人天生的幽默感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为喜剧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源源不断的泉流,也为城市IP的塑造提供了更多可能。

  经历过辉煌和低谷、艰辛和曲折,依然能够相信明天、相信未来,在笑声中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在泪光中绽放出笑容,喜剧电影中有芸芸众生的身影,沈阳这座城市亦是如此。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自信包容的城市品格影响下,沈阳“喜剧之城”的进阶之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