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4岁高龄的李奶奶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瓣膜介入团队的帮助下,接受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场在多学科协作下完成的高难度手术,不仅让饱受终末期心脏瓣膜病折磨的老人重获健康,更彰显了医院在微创瓣膜置换领域的过硬实力。
半个月前,李奶奶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稍一活动就胸闷气促,夜间只能蜷缩着勉强入睡。辗转多家医院后,“高龄高危”“多器官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大”的结论让她和家人陷入绝望。得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微创瓣膜置换领域经验丰富,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老人前来求医。
接诊的心血管内科郭亮副教授详细了解到,李奶奶不仅主动脉瓣膜存在严重的瓣膜钙化和重度狭窄,还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且有起搏器植入史和心脏解剖位置异常(横位心),病情极为复杂。
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实施,郭亮教授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心血管超声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围绕患者病情展开深入研究讨论,通过精准的各项评估、科学的瓣膜选型以及缜密的入路规划,全面梳理手术难点与风险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如期进行,治疗团队以左股动脉作为入路,右股动脉辅助造影建立双通路,随后按既定方案一步步操作,顺利完成球扩式支架瓣膜释放。术中实时超声显示,瓣膜形态及启闭良好,无反流,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大幅下降,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李奶奶很快苏醒,恢复情况良好,4小时后便能正常饮水、进食,症状完全缓解。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康复的喜悦:“胸口不闷了,能躺平睡觉了,真的谢谢你们!”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超高龄老人的TAVR手术方面经验丰富,遵循“评估精细化、干预个体化、管理全程化”原则,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围术期策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团队经治的患者最高年龄96岁,现已术后4年余,并于半年前度过百岁生日。(文 马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