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地里的蓝莓长势喜人 供图 普兰店区委宣传部
日前,走进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金厂社区的蓝莓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现代化温室大棚。棚内,黑色地膜覆盖地面,阳光透过棚膜洒在数千株生机勃勃的蓝莓苗上。水肥一体化设备正精准地进行自动灌溉,智能传感系统实时监测着棚内的温湿度,为科学种植提供数据支撑。
这片蓝莓基地占地10亩,由社区集体闲置土地流转后规划建设而成,共建有5座标准化大棚,以每年4万元的租金整体承包给了经验丰富的果蔬种植户孙涛,专门用于培育优质蓝莓品种L11。谈及选址原因,正在查看大棚设施的孙涛介绍道:“这里的土壤条件和区位优势很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街道对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很大。我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精品蓝莓种植示范点。”
与传统露天种植不同,基地引入了全套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蓝莓生长的全程精细化管理。基地采用基质栽培技术,以腐熟松针、泥炭、珍珠岩等材料按比例调配成种植基质,不仅有效避免了土传病害,还提升了保水保肥能力,为蓝莓根系生长创造了理想环境。配套的滴灌系统实现水肥精准供给,既能满足蓝莓不同生长期的特定需求,节约资源,更能确保果实品质的稳定。
依托这套精准管理体系,直接给基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基地蓝莓年产量可达3000斤左右。L11品种凭借其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每斤售价稳定在30元左右,年产值约9万元。同时,温室环境配合智能调控,能够有效引导蓝莓的生长节奏,实现比传统露天种植蓝莓提前3个月错峰上市,精准把握市场空档期,价格也比露天蓝莓高10元/斤-15元/斤,在价格和销售时机上赢得宝贵优势。
蓝莓基地的成功实践不仅有效盘活了金厂社区的集体闲置土地资源,其显著的科技示范效应更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将继续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加大对特色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农户参与高附加值作物种植,并积极推动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全链条,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和竞争力,让科技兴农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更广泛的活力。(文 杨连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