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士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阜新市的社区街巷,不少居民起初带着疑惑:他们到底能干什么,能帮忙解决楼上漏水、违建扰民这样的“接地气”难题吗?社区工作者也在暗自嘀咕:平日里埋首课堂、深耕理论的他们,能扛住基层的繁杂琐碎吗?纸上谈兵与真刀真枪可是两回事。
今年3月,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深化校地合作,联手打造了社会工作人才实践实训基地,组建博士志愿者服务队。几个月过去了,学术智慧与基层实践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博士入巷 智解民生难题
3月初,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与辽工程公法学院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实践实训基地”,10名博士牵头组建博士志愿者服务队,公法学院师生为志愿者。6月初,志愿者服务队的11名大学生志愿者到细河区玉丰街道4个社区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劳动权益保障、政策解读、纠纷化解等多个角度为社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与创新方案。
志愿服务协调会现场 供图 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
截至目前,博士志愿者服务队已累计走进社区500余人次,志愿服务240多个小时;走访“九小”场所253家,发现隐患596处,其中现场整改524处;此外,还解决居民反映问题30件次,收集整理意见建议15条。
志愿服务现场 供图 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
高温还在持续,但露天厕所的臭味散了,漏水的棚顶修好了,消防通道让出来了。博士志愿者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方法论实践。他们用数据说话,用技术赋能,把社区治理从“经验主义”拉进了“脚下实践”的轨道。
理论落地 校地协同创新
志愿服务现场 供图 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
爱民社区的小超市里,货架上的酱油醋摆得整整齐齐。罗亚楠指着账本,对来访的辽工程公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恋军,公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系主任、副教授荣帅,公法学院教务科科长、副教授崔宁3位博士志愿者说:“这个月的收入刚好够补物业缺口。”
经过调研、探索、实践与试点,项目形成课题并深入研究。随后,荣帅以此为基础撰写案例,不仅申报了省级课题,还为参加今年的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做准备。
截至目前,便利店销售总额达11.6万元,利润达到16%。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为社区带来了经济收益,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小区更换下水井盖,在汛期购买苫布、丝袋子、沙子等防汛物资,减轻了政府和街道的负担,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
校地协同的意义,在于让学术研究扎根现实土壤。博士团队带着理论工具破解治理难题,社区则为高校提供了鲜活的研究样本。这种“理论供给+实践反哺”的模式,正成为破解基层难题的有效路径。
实践磨砺 论文写在街巷
志愿者于乐彤的书桌前,堆着半米高的材料。“居民掉进没盖井盖的井里,施工方和物业却互相推诿。”为厘清责任,她挨家寻找井的“主人”,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查阅法条。“最后我们带着各方到现场核对,才达成赔偿协议。”她将这些鲜活案例整理成《“不通则痛”:城市数字化治理如何通——“阜政通”政务平台打通阜新数字化治理的堵点》,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该案例若获评优秀,将入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服务全国公共管理教育与实践。同时,她还带着案例参加了南京大学等高校主办的第五届大学生社会保障案例大赛。
在爱民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的王琳淇,日均步数超过一万步,运动鞋底“裂了嘴”。“我们这儿有位精神障碍老人,多次上门都不开门,以为我们要伤害她。”王琳淇说,“后来才知道,老人家女儿也生病,上个月水费还是社区交的。”这段经历让他在笔记里写道:“基层工作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真心换真心。”
宿舍灯光下,志愿者朱飞扬在写志愿服务总结。“以前觉得拆违建就是‘执法’,现在才明白,得先帮大爷大妈把家里的杂物清出去、归置好。”
“学生们学会了弯腰,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在‘无解’中寻找‘有解’。而社区回馈给他们的,是比奖杯更珍贵的‘勋章’——那些被居民记住的名字以及那些被老人握过的手。”荣帅这样说。
从博士团队入驻社区到校地协同破解治理难题,这场实践证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当学术智慧与基层经验相遇,当青春力量与社区需求对接,便会催生治理创新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探索,更是对“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唯有把论文写在群众心里,才能真正读懂基层治理的“阜新模式”。(文 史国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