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盘锦又多了89只丹顶鹤宝宝
2025-08-14 10:09:22来源:辽望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8月6日,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鹤类繁育保护站院内,十余只浅褐色羽毛的丹顶鹤幼鹤正在保护区的草地上活动,毛茸茸的小脑袋、圆圆的身子、修长的双腿,走起来摇摇晃晃,满是好奇地探索着周围环境。

  这群鲜活可爱的幼鹤背后,是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精细守护。“1:57、3:57、5:57……这些都是孵化阶段定的闹钟。”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工作人员赵仕伟拿着手机,向记者讲解这些闹钟的作用,丹顶鹤卵孵化阶段,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对保温箱里面的鹤卵进行翻蛋、晾蛋等操作,“这是最要紧的一环,不能有一丁点纰漏。”赵仕伟说道,有的时候还要把鹤卵拿出,放在眼皮上,直接感受蛋壳内有没有活动气息,以方便进行下一步管理。

创新高!盘锦又多了89只丹顶鹤宝宝

  丹顶鹤出雏后,管理上更加细致。“幼鹤生长期内,早上3点半就得起来放牧,出生20日龄内,每天五顿饭,20-30日龄,每天四顿饭,30日龄以上,就是每天三顿饭。”赵仕伟介绍道,丹顶鹤幼鹤的食物主要有两类,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鱼小虾,植物性饲料包括水稻和玉米,以及就地取材的野菜。“我们的喂养区别于动物园的精细饲养,这些食物都是它们回归大自然后能找到的食物,这样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

  今年3月繁殖季启动以来,保护站内的30对种鹤共产卵156枚,除去12枚破损卵外,工作人员选取108枚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出雏74只,成活70只。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站长于长斌说。在人工繁育取得突破的同时,自然孵化工作同步推进,有36枚鹤卵交由亲鸟进行自然孵化,工作人员采取远程监控、减少人为干扰、保障安全的“隐形守护”策略,成功观测到27只雏鸟破壳,其中19只顺利成活。与自然孵化的模式相比,人工孵化的幼雏成活率显著提高。

  盘锦市从90年代末就开展了丹顶鹤人工繁育研究工作,2012年,建立了辽宁省丹顶鹤种源繁育基地,现有笼舍3000平方米,种鹤笼舍30个、雏鹤舍8座、孵化育雏室6间,育雏场地6000平方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种鹤饲养-人工繁育-雏鹤暂养-野化训练-野化放归的繁育模式,2016年至2025年,繁育成活531只。

  盘锦市积极开展丹顶鹤野外种群重建工作,2021年和2024年放归野外的丹顶鹤,已在野外成功筑巢29处,并孵化出34只野生雏鹤。“这标志着盘锦市丹顶鹤保护实现了从“保种”到“重建野外种群”的关键性跨越。”于长斌说。目前,今年存活的89只丹顶鹤幼鸟均已佩戴环志及印有“LHK”(辽河口)标识的红色3D打印脚环,部分幼鸟还加装了跟踪设备,为其未来融入野生种群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管理提供了支持。

  盘锦市将持续加强与各高校间的合作,深化种群谱系管理,建设更明晰的丹顶鹤遗传谱系,并强化丹顶鹤野化训练,推动其全生命周期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丹顶鹤飞向辽阔的蓝天。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纪金章表示,盘锦通过退养还湿等生态修复举措,为鸟类等野生动物营造了美好家园。盘锦将持续推进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让仙鹤的翅膀展翅在蓝天”,让丹顶鹤在鹤乡自由翱翔。(记者 张霖 费嘉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