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
2025-08-26 10:19: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薇责编:蒋硕

  “孩子变开朗了,眼睛好像都在放光!”残疾儿童家长王先生感慨地表示,来到活动现场,他和孩子妈妈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情绪的变化,“作为家长,我们特别希望多带他参加类似的社会公益活动,让他多接触外界,感受社会的包容与温暖。”

  8月25日,辽宁省暨沈阳市第九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在沈阳正式启动。活动现场,部分困难家庭残疾儿童聚在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在现场观众的祝福下,度过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集体生日。

  残疾人事业不止于“被动应对”,更需提前织就健康防护网,以主动预防减少残疾发生。此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便是从这一初衷出发,省、市政府残工委充分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强力推进残疾预防行动计划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_fororder_残联1

活动现场 摄影 蔡敏强

  活动中,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辽宁省在残疾预防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辽宁省定向捐赠价值2425万元的“听力教育康复专项资金——乐码助听器”项目,为有需求的听力障碍群体免费提供助听器产品,助力听障人士改善听力状况、提升社会融入能力。

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_fororder_残联2

辽宁省“听力教育康复专项资金乐码助听器”公益捐赠项目启动 摄影 蔡敏强

  “预防是最经济的健康策略。”沈阳市残联康复部部长穆大鹏表示,近年来,沈阳市强力推进残疾预防工作,将残疾预防与“健康沈阳”“平安沈阳”“品质养老”“幸福教育”等工作有效衔接、融合推进,主要指标进度全省领先。

  沈阳市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超过8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68%以上,筛查病种扩大到遗传代谢病、听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3种,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强化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建设,推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多维度举措切实筑牢疾病致残防控屏障。此外,残疾人基本康复覆盖率和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100%,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接近100%,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公众残疾预防意识明显提升。

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_fororder_残联3

“点亮一束光·照亮一颗星”公益暖心项目启动 摄影 蔡敏强

  每一名残疾儿童都值得被呵护,每一个困难家庭都需要被温暖。在活动现场,沈阳市“点亮一束光·照亮一颗星”公益暖心项目同步启动,用实际行动守护残疾儿童的成长。

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_fororder_残联4

困难残疾儿童过集体生日 摄影 蔡敏强

  来自康复救助项目的部分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头戴闪耀的生日王冠,牵着父母的手缓步走到台前。当欢快的“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响起,真挚的祝福声声入耳。在这份浓浓的爱意中,孩子们与素不相识的爱心观众、路人一同度过了一个格外难忘的集体生日。

  “带孩子参加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对他的成长和康复很有意义,”王先生表示,虽然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他和孩子妈妈都不曾放弃,坚持陪伴孩子进行康复治疗。此次受邀参加活动,让他们全家都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照顾。

  “这是今年沈阳市残疾福利基金会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公益助残项目。”沈阳市残联专职理事兼市残疾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高文亚介绍,“今年计划为100余位困难家庭残疾儿童过集体生日并发放助学金。”

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_fororder_残联5

活动现场 摄影 蔡敏强

歌声与祝福相伴!辽宁省暨沈阳市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启幕 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度过温馨集体生日_fororder_残联6

活动现场 摄影 蔡敏强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助残暖冬”募捐,残疾人就业创业、文化创意作品市集,残疾预防知识科普展,医疗专家义诊等活动,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解残疾预防知识的平台,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推进残疾预防工作成果,营造全民关注、支持残疾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文 黄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