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丹东:民富边稳新图景
2025-08-28 10:49:27来源:新华社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作为“小浆果之乡”的丹东于2024年创新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工程,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随着文旅产业发展,边民与游客的交往愈发密切,增收致富的同时更增进了解、加深感情。G331上的每一公里,正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毛细血管”

  丹东打造全国首家“边疆特产销全国”体验店,聚合边疆特产,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玻璃柜台里码放着花花绿绿的零食,货架上堆满油盐酱醋等日用杂货。辽宁丹东凤城大梨树村村民张景有,开了间小超市。见到他时,他正忙碌。店对面是大梨树培训基地,挂着“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的牌子。

  大梨树村以“干”字精神闻名——通过苦干、实干加巧干,创立“万亩果园梯田式开发”生态模式,形成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让张景有的生意有了更多客源,“产业饭”越吃越稳当。

  “我从没想过离开村子,去年我家小超市毛收入20万元、烧烤店毛收入30万元、木刻文玩店毛收入20万元,生活充实有奔头。”张景有说。

  作为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是我国海岸线北端起点。在这里,像张景有这样富裕起来的村民还有很多。

  发展的边疆,才是稳固的边疆。丹东市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推动文旅融合促“三交”,发展边疆特产销全国模式,构建起一幅民富边稳的新图景。

  因地制宜兴产业

  作为“小浆果之乡”的丹东于2024年创新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工程,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走进位于丹东东港市的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的操作架上放置着8000多个培养瓶,脱毒苗嫩绿的茎尖在其中舒展。一旁的接种室里,技术人员们正忙着筛选优质种苗。

  “作为全国首个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创新合作中心、全国唯一的县级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里引进的‘红颜(99)’和‘爱莎’等优质品种已成为东港市主栽品种。”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刁玉峰说,今年院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育草莓脱毒苗,以此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东港为此划拨专项资金60余万元,以一棵脱毒苗3元的标准,计划三年内将全市草莓苗更新一遍,提升种苗质量。

  “脱毒苗培育完成后,我们还会面向农户开展集中培训,让水、肥等种植技术更加标准规范,持续提升‘丹东草莓’的品牌价值。”刁玉峰说。

  数据显示,东港市已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鲜果年产值超60亿元,10万多农户从事草莓生产。

  在“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靠地、二靠人:既发挥地处长白山余脉植物交汇区的优势,依托林下资源发展山野菜经济;又以企业联农带户整合零散特产,延伸加工与市场链条。

  “我们公司每年带动近万户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将山野菜、食用菌等开发为即食产品、保健原料等,应对山区‘分散经营难规模化’的难题;同时带动不同乡镇发展特色产品,把土特产变成精品货。”辽宁北方山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珠说,比如牛毛坞镇的菌类产业基础好,公司每年在该镇和周边的大串头、八盒川等乡镇收购菌类10余万公斤,合作的种植大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

  “我们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燕红桃、大榛子等作物,让山地生金。比如位于长甸镇东南部的河口村人均耕地少,但气候适宜燕红桃,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种桃户户均年收入约10万元。”宽甸满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陶冶说。

  文旅融合促“三交”

  驾车行驶在G331国道丹东宽甸境内,波光粼粼的鸭绿江与沿岸的葱郁山林相映成趣,途中设有不少打卡点,吸引许多游客驻足拍照。打卡点上,设计独特的标识牌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色彩斑斓的绘画展示各民族同胞携手共舞的场景。

  丹东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丹东创新打造了7条边境“五个共同”长廊,其中“特色边境”廊带位于从4A级景区虎山长城至“中国最美乡村”河口村的G331国道黄金段上,通过打造铸牢景观小品、团结驿站、民族彩绘等特色点位,将民族团结思想融入山水景观。

  与此同时,依托G331的廊道经济,丹东将“过境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让沿线边民参与文旅服务实现增收。

  长甸镇河口村村民吉洪洲开的“吉家饭庄”,占地1000余平方米,紧临G331公路。时值暑假,来自新疆、吉林等全国多地的游客来此吃饭、住宿,最多的一天农家乐客流量达2000人次。去年,他家仅农家乐一项收入就有16万元。

  公路沿线的虎山村,依托虎山长城景区发展露营经济。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海说,今年村集体将6间闲置房屋作为临时露营房间向游客出租,预计可因此增收近10万元。借助民俗体验馆、边境文化墙等载体,虎山村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展示各族居民的生活习俗、交往历史等。

  随着文旅产业发展,边民与游客的交往愈发密切,增收致富的同时更增进了解、加深感情。G331上的每一公里,正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毛细血管”。

  边疆特产销全国

  在丹东元宝区江城大街,有家特别的商店。700平方米的店铺里,新疆的干果、云南的野生菌、内蒙古的乳制品……来自全国边疆9省区的优质产品触手可及。

  4月,在国家民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丹东打造全国首家“边疆特产销全国”体验店,聚合边疆特产,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让去年起开展的这项兴边富民品牌活动常驻下来。

  体验店负责人吴昀泽说,店内有600多种特色产品,形成“一地一特色”展销格局。比如,该店与新疆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引入“疆物集”等品牌,成为“巴什拜”羊肉品牌东北独家代理商,打通“从草原到餐桌”供应链条。

  另一方面,体验店整合丹东多家经营30年以上的知名老字号产品和民族手工业融创新品,推出可溯源的“壹盒丹东”礼盒,通过线下线上平台销售给新疆、云南等地消费者。

  据了解,体验店还在丹东的四平村蓝莓基地、集贤村小浆果种植基地等多个兴边富民扶持大棚,开设“田间直播间”助农专场,实景展现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过程,带动各族群众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计划与丹东20个村集体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借助体验店边疆作物大数据平台,出具种植优化方案及产销监测数据,实时指导村民定向种植。

  “‘边疆特产销全国’的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吴昀泽说,希望每个被消费者拆开的“壹盒丹东”包裹,都能成为一颗边疆情韵的种子,在舌尖、心间生根发芽。(记者 张康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