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四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2025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收官。作为东北亚地区农业领域的顶级盛会,本届农博会以“打开新世界,投资新农业”“共建合作新渠道,共享市场新机遇”为主题,凭借“科技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电商化”五大核心战略,推动传统农博会向B2B农业展会深度转型,在多个维度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会现场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展会吸引8个国家及地区的300余家农业企业参展,参展产品上万种。在累计接待的3.1万人次观众中,专业观众超1.8万人次,较上届增长6%;现场交易额超1.13亿元,较上届增长51%;合作签约额2.7亿元,较上届增长17%。
科技领航,创新成果首发首展
科技化是本届农博会的核心亮点,科技类展商数量占总展商数量的近30%。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科研“国家队”及沈阳药科大学等高等院校,携前沿成果亮相。展会上大量首发、首展产品,全面展示了农业AI、5G物联网、智能装备、农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展会上的展品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盛科御旷科技公司与南京司凯奇汽车联合全国首发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吉林省千手人形机器人应用科技公司将自主研发的“天枢系统”与宇树机器人完美融合,可广泛应用于农田喷洒、作物监测等多种农业场景;科大讯飞推出的智能巡检轨道机器人、猪群异常声音监测系统、智慧养殖生产运营平台,给猪群带来“智能管家”;中国电信的“5G+无人农场”则覆盖了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环节。沈阳市规划设计院与沈阳市文林工程设计公司并肩发力,前者以高标准农田空间优化系统精绘农业空间布局,后者以生态工程方案筑牢绿色农业基石。
国际携手,跨国组团惊艳亮相
本届农博会的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及地区的企业汇聚一堂,数十家企业首次参展。
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员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由俄罗斯农业部、俄罗斯出口中心推动在沈阳设立的俄罗斯国家馆带来俄罗斯的经典农产品;美国爱达荷州首次组织牧草、饲料添加剂、牛肉等领域的企业走进东北;澳大利亚中国东北商会带来百年企业澳洲阳光百富、绿石酒庄的优质葡萄酒、乳制品等;日本富山县展示了当地特色产品及文化,百年企业好侍食品集团、大多福食品呈现了日本传统美食的精致与美味;韩国京畿道、全罗南道首次携韩国本土产品亮相;西班牙、法国则带来优质红酒、啤酒等。
专业对接,实效显著成果喜人
本届展会在追求展示专业化的同时,高度重视专业对接工作,为供需双方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沟通桥梁。
科大讯飞的植保飞防监管平台与本溪市相关部门及超过6家大型种植农户达成合作意向;千手人形机器人的巡检机械狗接到20余家企业邀约。禾丰食品、欣大光农业、华美食品等众多企业现场接到团购订单;苍达集团接待了央级餐饮采购代表团;家友集团首展的酸菜全系新产品,与近30家采购商进行了深度洽谈。首次参展的海城市云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络300多个绿色蔬菜采购洽谈意向客户。鑫金集团在洽谈后,邀请美国当然买国际公司前往辽阳总部实地调研。
展会现场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展会前,组委会帮助国际展团与省马业协会、省贸促会饲料支会、省餐饮烹饪协会、营养师平台等50多家专业企业进行了深入对接;展会期间,农博会举办2025农产品跨国采购对接会,共达成十几项意向合作。
标准引领,品质提升铸就品牌
此外,本届农博会重点推进标准化建设,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标准化建设、头雁队伍带头”的方式,助力农业品质提升。
展会现场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农博会期间,主办方邀请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大连工业大学举办辽宁全农业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大会。发布了《2025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互联网影响力指数》。邀请200余名“头雁”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联合会。
辽宁全农业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大会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为了鼓励支持引领标准化、品牌化的企业,农博会组委会设立多个奖项。其中,沈阳华美食品等企业的产品获农博会金奖,新疆疆牧有品等企业的产品获最受欢迎农产品奖,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等获最佳组织奖,万盈农业、黑龙江惠达等获科技创新奖,沈阳农业大学获特殊贡献奖。
电商赋能,集结播客助力发展
本届农博会创新首设“农播官”招募,媒体、达人、摄影爱好者及农业爱好者等近300人报名,以直播、视频、摄影等形式传播农业魅力。
现场直播间 供图 农博会组委会
3天展示虽已落幕,但农博会“365+3”服务才刚刚起步,2026年农博会招商也正式启动。禾丰食品、华美食品、科大讯飞、苍达集团、添味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际展商已确定2026年沈阳农博会展位。2026年,期待继续相约,携手打开新世界,投资新农业。(文 田立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