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目前全省14个地市城区的784个公安派出所已全面启用“码上报案”微信小程序。群众通过微信扫描张贴在派出所服务大厅醒目位置的专属报案“二维码”,即可报案或申请监督,旨在有效破解传统上门口头报案方式因缺乏电子化记录可能导致的“易漏管、难监管”等问题,让群众的每一起报案都在“阳光下”监管。截至目前,该小程序已受理群众扫码报案1407件,申请监督21件,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已全部依法依规办理。
省公安厅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刘乐 摄
人都到派出所了,为何还要扫码?关键在于“监督”与“保障”,扫码即留痕,全程可追溯。据介绍,“码上报案”是公安机关不断深化警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推进公安机关受立案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务实之举。在研发应用过程中,省公安厅以好用、管用、易用为目标,设置了“我要报案”和“申请监督”两个功能。具体来说,群众首次到派出所现场报案时,扫码即可快速完成报案信息登记,系统自动将信息上传至110接处警平台,公安机关会即刻处理报案需求,并全程纳入监管之下。当报警人对公安机关受立案环节有异议,如报警人认为该派出所对自己所报案件存在有警不接、有案不立等现象,一键即可申请进行监督,举报投诉信息将直接推送至公安法制部门进行监督,核查处理完成后,法制民警将通过电话回访将结果反馈给群众,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的权益更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拨打110报警和上门口头报案仍是群众最为习惯的报案渠道,“码上报案”微信小程序是针对传统上门报案的补充和强化,群众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拨打110、到派出所口头报案或者扫码报案。
“无论选择哪种方案方式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公安机关都会依法依规办理。”省公安厅法制部门提醒,出于公安数据安全考虑及现有技术条件,小程序暂不支持在线查询业务进展及信息推送功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将逐步增加相关功能。同时,为保障群众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目前小程序暂不支持在派出所外扫码使用,需要群众亲自到派出所现场进行操作,非派出所内部张贴的“码上报案”二维码均为虚假信息,请大家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记者 刘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