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市普兰店区大刘家街道的千亩红薯田里热闹非凡,秋风掀开田垄上的地膜,农户们握着小锄头刨开湿润泥土,一个个圆滚滚、红扑扑的红薯就露了出来。大家弯腰刨薯、装筐搬运,三轮车上装满红薯的筐子摞得冒尖,农户们擦着汗笑:“今年红薯长得瓷实、糖分足,一刨起来就欢喜。”
红薯丰收 供图 普兰店区委宣传部
大刘家街道的沙质土壤疏松透气,适合种植红薯。今年,街道本着“优质+高产”的选育原则,推荐农户种植“蜜薯25”“济薯26”等甜糯品种,这些品种蒸着吃软甜流心,烤着吃焦香带蜜,特别受市场欢迎。街道还组织农技员全程跟进田间管理,春耕时教大家起高垄、施有机肥;夏季遇上干旱,就协调灌溉设备及时补水;到了红薯膨大期,还提醒农户控旺防徒长,避免养分浪费。“以前种红薯凭老经验,垄起得浅,红薯块小还容易裂。今年按技术员说的来,你看这红薯,又大又匀,烤出来甜得流油!”种植户李大叔捧着刚刨的红薯,笑得合不拢嘴。
眼下,千亩红薯采收已过七成,预计总产量能超300万斤。为让“土红薯”变成“增收钱”,大刘家街道早早就帮农户搭建好了产销桥,本地合作社统一上门收购,把红薯按大小、品相分级,个头大、品相好的,装成“新鲜红薯礼盒”,通过社区团购、电商平台销售;个头稍小的,直接对接周边淀粉厂、食品厂,做成红薯干、红薯淀粉。“以前收完红薯得自己拉去集市卖,累不说还卖不上价。现在合作社上门收,电商还帮着卖礼盒,刚刨的红薯当天就能订出去,销路根本不愁。刚才这一车卖了5600元,刨去成本净赚1500元左右。”刚卖完一车红薯的张大姐数着货款笑得眉眼弯弯。
田埂上的锄头声、分拣时的谈笑声、冷链车的引擎声,交织成大刘家街道的秋日丰收曲。千亩红薯不仅种出了地里的好收成,更串起了农户的增收路,让“土疙瘩里刨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文 杨连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