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27 14:46:0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蒋硕

  10月24日至10月25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锦州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具体承办。近200名来自全国44所本专科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优质教材建设新路径,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苏云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郎红旗,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亚光出席会议。会议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于忠党主持。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苏云海讲话 供图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苏云海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正处于新双高建设与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优质教材建设既是破解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连接产业与教育的核心纽带。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_fororder_杨薇石油2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亚光致辞 供图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孙亚光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新时代教材建设需立足“十五五”发展规划,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战略全局,从三个关键维度推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二是聚焦数字转型,三是强化机制保障。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_fororder_杨薇石油3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郎红旗 供图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郎红旗强调,教材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作为“三教改革”的核心载体,教材必须突破传统学科体系束缚。他表示,优质教材不仅是高职院校打造专业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标志,还能辐射社会培训与终身学习体系,为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设目标、服务国家战略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_fororder_杨薇石油4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于忠党主持会议 供图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会上,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以《以优质教材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家报告;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总督学、二级教授池云霞,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笃学书院执行院长胡涛,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刘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分别围绕《聚焦“五金”新双高专业群建设创新与思考》《新时代职业教育化学教材建设的新思考》《数字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化工职业教育数字化素养与教材建设》主题分享见解,为教材建设提供前沿思路与实践参考。

  本次研讨会还设置“新双高专业教材建设的实施与出版”“数字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与经验分享”两个平行分会场。分会场分别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朝辉、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张兴辉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教材编写体例创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数字教材标准与评价体系、虚拟仿真资源建设等议题深入研讨,交流实践成果,凝聚广泛共识。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五”初期暨新双高背景下优质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_fororder_杨薇石油5

研讨会现场 供图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此次研讨会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明确了“十五五”初期石油和化工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方向与重点。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锚定“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建设目标,深化“政行园企校”协同创新,推进“人才强校工程”等四项工程实施,强化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推动优质教材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同频共振,联合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及出版机构打造彰显中国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引领教学改革的高质量教材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力量,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职业院校的担当与作为。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郝万新,副院长杨连成、訾薇、刘朝辉,党委委员王立志等参加会议。(文 杨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